近期,汉中石门灌区持续遭遇高温少雨天气,导致土地大面积干裂、农作物严重缺水,粮食安全面临严峻考验。在这关键时刻,石门局党员干部和青年火速集结,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用汗水与担当筑起了一道坚实的“抗旱长城”,正是这份勇气与信念,使他们成为抗旱保灌战场上的中流砥柱,守护着灌区的希望与未来。
青年突击寻水源,齐心保苗解难题
5月初,石门灌区渠道引水量不足,秧苗正处于需水关键期。二道关管理站迅速组建青年突击小组,由副站长杨锰带领罗少良、郭俊宏、亢剑3名队员昼夜摸排,最终在燕子河上游发现可用荒水。突击小组紧急协调水泵、管道等设备,抢建临时拦水坝,架设4台潜水泵,铺设百余米输水管道,同时联合村组施行“分段管理、分斗灌溉”,科学制定轮灌计划,日均补水1.5万立方米,成功解决了金华村、季丰村等6个村(社区)水稻秧田插秧用水难题,更有效缓解石门水库灌溉供水压力,为农业稳产增收筑牢根基。
“小罗,你又来查看水情了?”汉台区光辉社区九组村民唐心平攥着片区长罗少良的胳膊感慨:“今年的干旱真是罕见,几十年都没遇着!要不是你们帮忙抽水供水,我们都不敢种小苗秧,就怕影响收成,有你们在,我们心里就踏实多了。”
党员带头找水源,架设泵站暖民心
武乡管理站副站长、党员金永生心系群众灌溉难题,带领经营人、放水员顶着炎炎烈日,在辖区内四处查找荒水水源。确定水源后,金永生积极联系电管站及管理局,申请架设临时泵站。在架设过程中,金永生一直坚守岗位,与各部门紧密配合。仅用两天时间,临时泵站便成功架设完成,顺利解决了东干三支四斗群众三百余亩秧田的用水困难问题。当地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对金永生和他们队伍赞不绝口,这份认可背后,是党员干部一心为民的责任担当。
赤土岭管理站的青年职工唐海亮与同事们经过五天不间断的艰苦奋战——搬运管道、起吊水泵、铺设电缆等,圆满完成施工任务,顺利将荒沟水源引入西干渠,为灌区抗旱保苗提供了坚实保障。
带伤坚守抗旱岗,无私奉献为群众
在抗旱保苗的关键阶段,崔家沟管理站片区长、党员李辉在帮助村组协调和整理水泵时右臂骨裂,但是他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坚定地选择坚守岗位。
白天,他强忍疼痛,拖着受伤的身体,认真检查渠道的运行状况,统筹安排经营人和放水员将水送到田间。为解决水源短缺的难题,他四处奔波协调,积极推动抗旱机井的钻井工作。夜幕降临,当灌区群众都已休息时,他仍打着手电筒巡查渠道,安排人员打捞垃圾,并精心调度上下游渠道轮流放水,确保水资源得到科学分配。李辉的无私奉献精神赢得了干部职工和群众的敬重,成为大家心目中的“抗旱卫士”。
深夜清淤保灌溉,基层水利显担当
凌晨2点,王家岭管理站副站长、党员崔新治接到来自五正支下游余桥村放水员的紧急电话,告知原定放水时间未见水流到达。他迅速骑上摩托车赶赴现场,沿渠道排查5公里后,发现某段渠口被上游冲下的树桩、编织袋和旧衣物堵塞。千钧一发之际,崔新治毫不犹豫地跳入水深及膝的渠道,与随后赶到的放水员一起,在蚊虫肆虐的恶劣环境中奋战了两个多小时。当清澈的水流终于涌入干涸的稻田时,崔新治的双手因劳累而颤抖,全身被蚊虫叮咬得伤痕累累,但他始终坚守岗位,直至通水成功。晨曦中,渠水泛着碎金般的光芒,正如他用脚步丈量、用脊梁扛起的基层水利人的责任与坚守。
5月13日深夜,铺镇新铺村村民因用水问题紧急求助。铺镇管理站的党员罗刚得知情况后,立即跨上摩托车,前往渠道巡查。他发现南干渠25斗6分渠内被人设置了石头、杂草等挡水墙,导致下游断流。没顾上多想,罗刚跳入渠道拆除挡墙。尽管手脚被刮伤,他依然坚持与放水员一起沿渠清理杂物、拆除挡板,全力保障下游村民的用水需求。
多部门协同抗旱,技术骨干勇担责
虽然正值机组大修的关键阶段,但在罕见旱魔面前,石门电站积极响应管理局的号召,迅速调配技术力量。王钧、李永吉、杨立、杨鑫4名青年技术骨干主动请缨,投身灌区抗旱工作,负责水泵的采购、安装以及抗旱机井的技术指导。他们到岗后夜以继日,与各管理站密切协作,仅用半个月时间便在5个站点成功安装并调试了16台抽水泵。在工作中,他们首先勘测水源以选择合适的泵型,随后配套水管、加装拦污设施,并制作浮筒以固定水泵,防止跑冒滴漏,全力抽水抗旱。他们不断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以“不怕苦、敢作为”的精神诠释技术骨干的责任担当。
此外,枢纽站抽调机械工、建安公司增派抽水工等,共同加入技术指导行列,形成多岗位协同作战的抗旱合力,以专业力量为灌区抗旱保苗提供技术服务。
面对严峻旱情,石门局早部署、强统筹,及时成立抗旱应急指挥部,下设6个工作组协同作战,各管理站90余名干部职工昼夜坚守抗旱一线。随着旱情升级,5月初管理局又从局机关及各实体企业抽调100余名党员职工支援基层,投入抗旱保供水保苗一线,用汗水和担当筑牢粮食安全防线,让党旗在抗旱一线高高飘扬。
旱情不除,干群不休。如今,石门灌区的每一寸土地都印着石门水利人的足迹,每一股清流都凝聚着守护者心血。坚信在这群“抗旱先锋”带动下,干群同心、共克时艰,必能打赢抗旱保丰收硬仗,让金色稻浪早日铺满希望的田野!(供稿:汉中市水利局)
责编:曾祥秋
编辑: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