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创优微视

产值14.6亿!汉中夏秋茶香飘海外

6月至9月,是汉中市夏秋茶采制的黄金窗口,漫山茶园绿意涌动,茶农们指尖翻飞,正将这一季的鲜叶转化为增收的喜悦。

智能产线提效率 茶农增收笑开颜

IMG_256

秋阳洒落在南郑区法镇沙坝村的层层茶垄上,翠色随山势蜿蜒如浪。60岁的何家玉和老伴正弯腰在自家5亩茶园里忙碌,随着双手不断起落,袋子里的鲜叶渐渐装满。“去年夏秋茶行情好,赚了不少。今年鲜叶价格稳,我们管护茶园更有劲头了!” 何家玉一边麻利地将茶叶捋下,一边笑着介绍。尽管手采比机采费些力气,但她深知好品质能卖出好价钱。“我们老两口一天能摘百十斤,能卖将近200块呢!”拍着鼓囊囊的茶袋,老人眼角眉梢都漾着笑,她拍了拍装满鲜叶的袋子,“这日子啊,就跟着这茶香,越过越有盼头!”

茶农的信心,源自当地茶产业的提档升级。坐落于沙坝村的汉中农铭园茶业有限公司,今年引入夏秋茶提质增效项目,7月自动化智能生产线投产后,生产效率实现了质的飞跃。“以前一天最多处理2万斤鲜叶,现在轻松突破5万斤,能制出干茶约1.2万斤!”企业负责人周奇琴指着运转不停的生产线介绍。新产线主要生产炒青绿茶、黑毛茶,产品主供外贸市场,不仅为周边4个乡镇的夏秋茶鲜叶打开销路,更将茶叶生产周期从初春延伸至秋末,让茶农的收益期跟着“拉长”。

车间轰鸣茶香绕 鲜叶变身“金叶子”

IMG_256

在西乡县,夏秋茶的“热度”同样高涨。在秀国茶厂门口,满载鲜叶的运输车来来往往。堆料区里,刚送来的鲜叶堆成了一座座绿色的小山,散发着清新的草木香气。

峡口镇江塝村4组村民赵鹏刚卸完车上的茶叶,就从会计手里接过了202.8元的收购单,他小心翼翼地将单子折好,打算和前几天攒下的一起去兑现。“以前我们只靠一季春茶挣钱,剩下的茶叶就只能老死枝头。现在企业收夏秋茶,我们既能多挣钱,还能把茶园管护好,来年茶叶肯定长得更茂盛。”他笑着说完,转身去签字领钱,脚步轻快。

走进茶厂车间,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浓郁的茶香在空气中氤氲开来。“我们从2016年就开始大规模做夏秋茶,每年5月到10月都是连轴转的状态!” 茶厂负责人王欢介绍,如今车间每天满负荷运转能产干茶1万多斤,整个夏秋季干茶产量约500吨,产值可达800万元左右。

外贸订单连海外 好茶飘香中亚非

IMG_256

生产线上的鲜叶经过摊晾、杀青、揉捻、烘干等多道工序“锤炼”,褪去一身青涩,蜕变为清香醇厚的干茶。这些初制完成的好茶,随即被送往陕西秦巴汉徽茶业有限公司,开启品质升级的“二次旅程”——精选分级筛除杂质、精细拣剔确保匀整、严格品控守住标准。最终,这承载着茶农辛勤与企业匠心的茶叶远销中亚及非洲,成为当地超市货架上的抢手货。

“乌兹别克斯坦是世界茶叶消费大国,当地人习惯将茶叶熬煮后加糖饮用。我们汉中绿茶香气足、味道浓、耐冲泡,鲜醇不苦涩,兼具品质和价格优势,是中亚人民的最爱。”公司负责人任华江提起自家茶叶,语气里满是自豪。

该企业于2021年通过招商引资落户西乡,如今已站稳脚跟,年产量达3000多吨,产值突破6000万元。走进企业库房,排列整齐的茶包堆积如山。“公司每个月能发出7到10个集装箱的夏秋茶。前不久,我们还签下了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5000吨茶叶订单!”任华江笑着说,为了更好地拓展海外市场,他们已在乌兹别克斯坦成立了分公司和海外仓。外贸茶的规模化生产,不仅有效解决了西乡县及周边地区夏秋茶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更让当地茶产业突破了季节限制,让车间实现四季不停工,工人月月有稳定收入,茶农种茶的热情与积极性也随之大幅提升。

“近年来,汉中市深挖夏秋茶鲜叶资源潜力,以创新为驱动,成功研发并推广了汉中蜜黄、红茶、白茶和黑茶等多款茶叶种类,打出‘春茶+夏秋茶’组合拳,实现了茶产业从‘春茶一季’变‘三季有茶、四季有收’。”市茶业发展中心主任杨秀武告诉记者,截至8月底,今年全市夏秋茶产量已达2万吨,产值14.6亿元,分别占全市茶叶总产量的28.6%,占总产值的12.5%。与此同时,2025年夏秋茶资源开发利用也由去年的22%提高到目前的25%。

从田间到车间,从国内到海外。如今,天汉大地上的这片“绿叶”正持续释放长效“红利”,既为茶农拓宽了增收路径,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而持久的发展动力。(来源:汉中发布)

责编:曾祥秋

编辑:王晴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