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明实践

紫阳县蒿坪镇:人大代表下沉一线 和美乡村底色更“靓”

盛夏的紫阳县蒿坪镇,千亩茶海翻涌绿浪,连天荷园荷花竞放。标准化蔬菜大棚里豇豆垂帘、辣椒缀枝。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活跃着一群特殊的身影——他们既是田间地头的“领头雁”,也是邻家矛盾的“解铃人”,更是扮靓家园的“设计师”。他们,就是蒿坪镇各级人大代表。

产业生金 代表做给乡亲看

走进东关村富硒粮蔬基地,市人大代表、东关村党支部书记危成成正在大棚里查看作物长势。“过去村民守着15亩地年收入不过七八千元,如今一个大棚就能超万元!”他指着挂满枝头的蔬菜介绍道。

这一转变,源于他探索的“支部建大棚+代表做表率+农户承包”模式。2018年,他根据东关村土地大量闲置、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鼓励村上的闲散劳动力,盘活闲置土地,种植大棚蔬菜。面对村民对新技术新品种的顾虑,危成成带头承包大棚,试种富硒圣女果、羊肚菌等特色果蔬,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用真金白银打消疑虑!”他笑着说。

村民谢克成是首批“吃螃蟹”的人,如今提起大棚满脸笑意:“以前种地靠天吃饭,风调雨顺才勉强糊口;现在村集体免费提供大棚,统一供种、教技术,青椒刚上市就卖到十几块一斤,年收入稳稳翻到三四万元!”

25座大棚如同25个“致富车间”,户均年增收超万元。为了打开销路,危成成对接科研机构提升富硒含量,联系外地经销商订立产销联盟,推动农产品从“提篮叫卖”升级为“精品直销”。2024年,东关村集体经济资产突破2000万元,人均收入跃至1.63万元。

距东关村不远的蒿坪村,则在茶海中书写茶旅融合的大文章。站在3A级千亩茶园景区观景台上,县人大代表、蒿坪村党支部书记邱寿高指着脚下穿梭茶园的小火车,若有所思地说“光卖茶叶不行,得让游客留下来!”在他的带动下,青春茶壶、农耕博物馆等景观在茶园里相继建成,智慧灌溉系统让老茶园焕发新生。游客激增带来连锁反应。“微信卖茶年销7万元,一个旅游团就订了2万元货!”邱寿高的脸上洋溢着笑意。

善治润心 代表解忧纾民困

“王家妹子,厨房开窗通风是好事,但窗外这块地属于刘家,咱得约法三章,不能乱丢垃圾影响邻居。”红旗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镇人大代表陈绪莲卷着皮尺走进争执现场。日前,两户居民因宅基地起了矛盾,她三次登门调解,最终促成双方签下和解协议。

“话有三说,巧说为妙。”陈绪莲翻着厚厚的调解记录本笑道。五年间,她化解纠纷20余起,从楼上漏水到土地确权,总能找到“最优解”。居民王梅指着新修的二层小楼感慨:“远亲不如近邻!陈主任说得在理,现在房子修好了,心里也舒坦。”刘明芳则展示着盖有社区红章的协议:“她把两家顾虑都写进条款,友谊比从前更好!”

作为社区网格员,陈绪莲每周入户排查隐患。在搬迁安置点,她组建“邻里议事角”;面对留守老人,她协调志愿者结对帮扶。“调解成功时,居民老远招呼我喝茶,对于我来说,这就是最大的满足。”她抚过胸前的代表证,笑容温煦。

庭院如画 代表同心焕新颜

夕阳映照蒿坪集镇,商户张老板正将杂物搬进店铺。“钱代表说得对,门口干净了生意更红火!”他口中的“钱代表”,是街道社区党支部书记钱远红。过去垃圾清运不及时,她便带着干部每日巡查,柔声劝导商户:“咱搭把手,垃圾车马上来!”同时协调增加清运频次,小喇叭循环播放环保口诀。三年坚持下来,集镇实现从“脏乱差”到“净畅美”的蜕变。

改变同样发生在农家小院。“游客多了,乱堆乱放大煞风景。”邱寿高在茶产业兴旺后发起“五美庭院”评选。村民胡先林率先响应:“房前种花屋后种菜,游客拍照发抖音,农家乐生意更火了!”

近年来,蒿坪镇人大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和美乡村建设,积极组织发动各级人大代表主动担当作为,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环境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人大代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诠释担当,成为撬动和美乡村建设的关键力量,为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来源:群众新闻网)

责编:谷可

编辑:雷娜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