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明实践

黄陵县店头镇:党建引领多元联动 谱写新时代“枫桥经验”新篇章

近年来,黄陵县店头镇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 “红色引擎”,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紧扣 “区域统筹、部门联动、机制创新、高效便民” 理念,系统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矛盾纠纷 “一站式” 化解的治理效能,构建起 “党建引领、多元协同、服务前移、治理增效” 的基层社会治理新生态。

IMG_256

党建铸魂强根基,打造多元解纷 “红色阵地”。优化功能布局。按照“一厅三区五室”功能布局,设立群众接待大厅、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根据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在多元化解区设立综合协调、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心理咨询、法律服务等功能室,实现“多功能合一,一中心多用”。整合力量资源。根据工作需要和矛盾纠纷多发领域,在一楼群众接待大厅设置了信访接待、人民调解、法律咨询、涉法涉诉,警务服务5个窗口岗位,由派出所、司法所、法院、平安法治办、行政执法队派驻5名工作人员常态化值班值守,实现“一扇门”解决“百家忧”。明晰工作流程。确立“首问负责制”,由平安法治办对群众信访问题进行综合研判,划定专人主动对接联系,细化矛盾纠纷化解流程,形成群众点单、窗口接单、中心派单、跟踪评单运行模式,确保群众所有诉求有人管、管到底、管满意。

IMG_256

党建聚力激活力,构建群众自治 “红色网格”。构建“立体化”全科网格。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现代化全科网格体系,将镇中心区划分为南川社区和北川社区2个总网格后,又分别划分9个、14个大网格,并细化为57个小网格,设立57个网格员,充分发挥网格员作为矛盾纠纷排查职能作用,做到一般纠纷常态排查、特殊时期专项排查、隐患苗头重点排查,第一时间发现处理上报网格内的矛盾纠纷,形成“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抓实“135”矛盾调解。充分调动老党员、老干部、乡贤能人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成立1支12人品牌调解队伍,联合司法、公安、法庭“3”个部门,通过群众说事、乡贤说情、亲朋说劝、干部说理、法官说法“5”种类型梯次调处化解矛盾,今年以来,运用三联五说机制化解矛盾纠纷9起,满意率100%,实现基层治理从“良治”到“善治”。创新“书记办”服务机制。在微信公众号公布“书记办”接访流程,镇党委书记直面群众、一线调处,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今年以来,书记办接访5起,办结5起,满意率100%。

IMG_256

党建赋能提质效,提升基层治理 “红色效能”。“常态化”矛盾摸排。坚持“条块结合”原则,细化“组织、制度、责任、落实、督查”5项措施,26名科级领导包抓16个村、2个社区,组织163名党员干部、48名民警辅警、57名网格员、293名单元管家开展“五进”排查。今年,已进行2轮全面摸排,共发现矛盾纠纷8类27个。“高效化”研判化解。针对摸排出来的矛盾纠纷,邀请村组、社区、司法、公安、法院联席沟通、深入研判,分类化解,其中合同纠纷8起,占30%;账务纠纷6起,占22%;邻里纠纷4起,占15%;其他纠纷9起,占33%,对于不同种类的矛盾纠纷,采取不同的调解策略,专案专班,专人专管,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务实管用、精准高效。“精细化”服务管理。针对12类182名服务管理人员,落实一人一档专人管理,动态更新管理台账,对重点服务管理人员,落实“县级领导包抓,科级领导跟踪稳控,支部书记见面走访,镇村干部结对管控,社区民警处理异常”的“五包一”工作措施,确保“有人知、有人问、有人管、有人解”。

2025 年以来,黄陵县店头镇受理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 74 件,办结 71 件,3 件正在依规推进,群众满意率保持 100%;纠纷总量同比下降 23%,重复信访、越级访持续减少,群众对治理工作的认同感显著提升。从 “矛盾化解在基层” 到 “服务送到家门口”,店头镇以党建 “红” 引领治理 “优”,让 “枫桥经验” 在新时代基层治理实践中绽放新光彩,为乡村振兴筑牢和谐稳定基石。(郑锦亮)

 

责编:曾祥秋

编辑:李晴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没有了

已是最早文章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