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驻村工作队帮忙,家里的猕猴桃和蜂蜜都卖出去了!” 近日,村民们握着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派驻民主镇银盘村工作队员的手感激地说道。
自2023年驻村工作队扎根银盘村以来,始终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以务实举措破解村民难题,推动帮扶工作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产销对接解民忧,助农增收见实效
“农产品卖得出去、卖上好价钱,村民才有干劲。”这是驻村工作队始终秉持的理念。针对银盘村猕猴桃、蜂蜜等特色农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销售难题,工作队主动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充分挖掘学院内部渠道资源,打通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

通过常态化开展产销对接活动,引导村民跳出“只管种、不管卖”的传统思维,主动学习市场规律、了解消费者需求,逐步树立起市场化经营意识;从包装设计到价格定位,队员们手把手指导村民,让大家在实践中提升经营能力,为后续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据统计,自8月新一届驻村工作队到村以来,已累计帮助村民销售蜂蜜80斤、猕猴桃700余斤,销售额达1.3万余元。
技能培训强根基,赋能就业添活力
“以前想学着做特色小吃开店,却没地方学技术,这次培训真是帮了大忙!” 刚结束烹饪技能培训的李大姐兴奋地说。

驻村工作队依托学院的职业教育资源优势,精准对接村民就业创业需求,在村内举办为期10天的烹饪技能培训班,吸引了46名村民参与。培训采用“理论+实操”模式,系统传授中式面点与地方小吃技艺,并融入职业道德等通用知识,有效提升了学员的综合技能。
包括李大姐在内的村学员对培训内容赞不绝口,认为其“接地气、实用性强”。此次培训不仅为村民打开了就业创业新思路,也为银盘村餐饮服务业提质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多元发展破瓶颈,产业振兴增动能
单一产业难抗风险,多元发展才有后劲。在做好农产品助销和技能培训的同时,驻村工作队将目光投向制约乡村产业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短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位于银盘村的岚皋县民银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当地猕猴桃种植龙头企业,其种植的猕猴桃品质优良却面临发展瓶颈——曾长期因缺乏保鲜冷库及冷链设备,导致猕猴桃储藏期短、错季销售能力弱,严重制约了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提升。

为攻克这一核心痛点,驻村工作队在鼓励企业自筹资金启动建设的同时,积极向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寻求支持。今年3月,学院提供的2.6万元“以奖代补”专项资金顺利到位,为总投入5.38万元的冷库项目注入了关键力量,有力保障了项目如期建成投用。
“工作队的支持为我们解了后顾之忧!冷库建好了,我们的猕猴桃就能卖得更远、更久,价格也更稳定。”公司负责人陈杰感慨道。
“帮扶不是一阵风,要久久为功才能见长效。”下一步,驻村工作队将依托学院职业教育优势持续发力:聚焦技能培训,根据村民需求拓展培训品类,涵盖种植养殖、电商运营等领域;助力产品品质提升,指导村民推行标准化生产,打造银盘村特色农产品品牌;开拓市场空间,探索“线上 + 线下” 融合销售模式,让银盘村优质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王少泽 何大川 来源:岚皋融媒)
责编:谷可
编辑:王晴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