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岭深处镇安县的大地上,铁厂镇新民村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正以其独特的魅力闪耀在“和美乡村”建设的征程中。通过多维度的精心打造与全方位的积极发展,新民村不仅实现了外在的颜值提升,更在内在的产业兴盛、治理优化、乡风文明和百姓富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乡村振兴浪潮中值得瞩目的成功范例。
村庄美:诗意田园的精致雕琢
新民村的美,始于精心规划。村“两委”多次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广纳民意,结合村庄现状,编制出《铁厂镇新民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2021-2035年》以及《百年倪氏古居大院旅游景点保护规划方案》,为村庄的长远发展绘制了清晰蓝图。
这里是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生态画卷。村内百年倪氏古居大院旅游景点,让新民村成为游客心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胜地。
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到位的公共服务,为新民村的美好生活添彩。村内道路硬化、饮水安全、供电稳定、通信畅通、停车场、文化广场、卫生室、老年生活幸福院等一应俱全,义务教育无失学、养老保险全覆盖、社会救助有保障,切实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
“在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上,新民村建立长效机制,落实清扫、门前三包等举措,争取项目资金硬化村组道路2.84公里,硬化产业路2.7公里,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解决了农副产品出村难和村民生产生活难。实施河道治理3.7公里,危房改造3户,改圈改厕50多户,安装太阳能路灯70多盏,修建花墙460多米,美化院落28户。新建标准化卫生室1处,建成老年生活幸福院1处,公厕1座,便民桥1座。争取苏陕协作项目资金7万元,建成地下水井一眼,对小寨沟三组水毁道路缺口5处进行了维修,打造完成了千亩烤烟田园综合体建设和秦岭山水乡村示范点建设一处,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面貌,从‘一处美’向‘处处美’,从‘一时美’向‘长久美’的转变”。新民村党支部书记瑚承堂说。
产业兴:多元融合的致富之路
在产业发展上,铁厂镇新民村始终坚持“把党支部建在产业园区、带动产业发展,把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带动增收致富,把扶贫车间建在易地扶贫搬迁点上、带动就地就业”为主内容的“三建三带”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构建起抓党建促产业、促就业、促增收、促振兴的发展新格局。
食用菌、烤烟、劳务、凉皮、蔬菜是新民村的五大支柱产业。目前,村党支部副书记王义成种植烤烟36亩,村委会副主任、党员陈乾坤种植烤烟60亩、女党员邢詹贤种植烤烟36亩,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带动全村40多户村民发展烤烟420多亩,年实现收入170多万元。以党员小组长瑚承堂引领群众发展食用菌香菇30万袋,建大棚35座,实现年收入200多万元。以党员张秋斌、李明华为头雁,在西安市成立了——陕西省金湘达食品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凉皮食品加工,带动全村近百名村民增收致富,年创收1000多万元。县人大代表、党员彭金山,专门成立了陕西金鑫劳务有限公司,组织带领全村600多名劳务,赴西安、去山西、到河南从事开矿、建筑、筑路等劳务活儿年创收近6000万元。以党小组长陈乾坤为引领建成黄龙铺高山蔬菜35亩,年创收60多万元,2024年全村人均收入16123元,其中产业人均收入6287.2元,占人均收入的39%。
治理好:和谐有序的乡村秩序
新民村聚焦“微美善治”党建品牌创建,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修订村规民约,推行“阳光说事”工作法,发挥村党组织和网格员作用,化解矛盾纠纷30多起。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丰富活动,评选先进典型20多人次,促进了乡村文明建设。
“如今在我们村里,村民自治组织活跃,红白理事会、公益性设施共享共管理事会等纷纷成立,村民主动参与村庄事务,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运转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保障了村务村政的廉洁透明”。新民村党支部书记瑚承堂说。
“新民村在‘和美乡村’示范创建中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道路。它的成功经验,为其他村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范例,也让人们看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实践与无限潜力”。铁厂镇党委书记宁晓乐说。(薛玮 辛恒卫)
编辑:李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