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旬阳市铜钱关镇双河村,骄阳似火,龟裂的水田像一张张焦渴的嘴。村民向中强蹲在自家水井旁,望着见底的井水愁容满面:“井水都快见底了,再这样下去,人喝水都成问题,更别说田里的秧苗了!”面对持续加重的旱情,铜钱关镇党委政府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明确“先保人畜饮水,再保产业用水”的工作原则。
镇抗旱指挥部连夜会商,各联村领导带领驻村工作队及村干部深入组户,对缺水严重的27处人饮工程逐一排查。“老张家水窖见底了,立即安排送水车!”“安家沟的蓄水池要抓紧清淤扩容!”一条条指令迅速落实。各村(社区)组建“党员送水小分队”,采取分片包干、错峰供水等方式,确保每一户群众不断水。看着镇干部送来的清水,安置点五保户袁文弟爷爷热泪盈眶:“这水送得太及时了,党和政府真是把我们老百姓放在心上啊!”
在确保人畜饮水安全后,镇党委立即将工作重心转向保产业用水。双河村党支部书记王齐新带着村干部和测量工具,沿着七里沟口反复勘察,最终在分管副镇长储著铖和联村领导沈蕾的指导下,敲定“三级提水”方案。
“从200米外的七里沟口架设泵站,通过三级接力将水送上3米高的梯田。”王齐新在院坝会上详细讲解方案,“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每一滴水!”10余名党员带头跳进沟渠清理淤泥拦沟蓄水,60岁的村民刘和宝主动扛来家里的20斤柴油:“保住秧苗就是保住饭碗,算我一个!”经过干群合力,5月6日下午,清冽的河水终于顺着200米管道流进干渴的稻田。
在铜钱关镇其他村组,节水保产的“组合拳”同样打得漂亮。赤岩社区以集水、拉水等方式为烟农送水“点浇”保苗,林家沟村组织烟农采用“穴灌+覆膜”技术,将每株烟苗的用水量控制在最低;闵家河村发动有三轮车群众拉水供水抗旱,实现“闲水忙用”;太山庙社区党员突击队连夜抢修渗漏渠道,让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
林家沟村种烟大户贾金有算了一笔账:“采用节水灌溉后,每亩用水量减少30%,成活率反而提高了。”镇党委书记刘续在调度会上强调:“我们要用绣花功夫管水用水,既要解眼前之渴,更要谋长远之计。”
截至目前,全镇已投入抗旱资金15万元,新建应急水源工程5处,发动群众800余人次,不仅保障了2.8万人的饮水安全,还保住了2300余亩水稻、烟草等作物。
暮色中的双河村,泵站的轰鸣声与欢笑声交织回荡。王齐新打着手电巡田,看着喝饱的水田在晚风中轻轻微笑,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远处,送水车仍在山路上往返穿梭,车灯划破夜空,照亮了干群同心抗旱的坚定身影。在这片用汗水浇灌的土地上,一曲人水和谐的丰收之歌正在奏响。(柯有强)
编辑:李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