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为集中展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在基层一线的担当作为和干事创业风采,特开设本专栏。聚焦他们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点滴故事,记录他们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坚实足迹,传递他们心系群众、情暖焕古的为民情怀。
紫阳县教育督导室驻焕古镇苗溪村第一书记 吴大国
2021年,带着组织嘱托和信任,吴大国来到焕古镇苗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教育的三尺讲台到农家的田间地头,这一段旅程,他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践行初心,用心用情书写为民答卷。
抓组织建设,让支部堡垒战斗力强起来
党员是旗帜,支部是堡垒,堡垒的强筋健骨靠的就是班子成员的执政水平,只有让村干部加强干,在干中学,在干中增长才干,才能提高村干部的执政能力和办事水平。通过省情报院领导、第一书记讲党课,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并组织村委班子主要成员外出学习,学管理,学经验,学先进,既保证了支部成员的政治本色不变色,也提高了班子成员的办事水平。
抓产业帮扶,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只有产业发展起来,才能让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日子变得好起来。驻村帮扶开展几年来,吴大国和帮扶部门先后在村上发展新茶园300余亩,扶持跑山鸡专业养殖合作社1户,提供免费天麻种子10000余窝,免费发放高产油菜籽1500余斤。此外,吴大国通过向上积极争取帮扶资金,自己当“跑腿员”,往返于苗溪村和企业家、消费者,帮助村上的农产品销售出去,并组织开展“我的老乡我来帮”的真情帮扶行动,年年在村里购买大米、肉鸡、鸡蛋、蜂蜜及其它农产品,让这些农产品化为老百姓手中的真金白银。
抓基础设施,让乡村变得亮起来
吴大国作为第一书记,刚刚到村上,一组村民张家庆满脸愁容道:“苗溪村自脱贫以来,老百姓的日子确实好起来了,但是全村十几公里的公路没有一盏路灯,这成了全村村民夜间出行的一大难题。”吴大国是听在耳朵里,记在走访日志上,把这一诉求上报了省情报院的包村领导,得到了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先后为全村装上路灯59盏,让苗溪的夜晚公路“亮”起来;在装上路灯的同时,省情报院又为苗溪村公路沿线村民捐垃圾桶200余个,随地垃圾再也不见,苗溪的公路变得“靓”起来。
抓新民风建设,让乡村变得文明起来
脱贫摘帽以来,老百姓的物质生活确实变好了,但是老百姓的精神生活并没有随着跟上物质生活的节奏,摆在面前的不行孝道、邻里纠纷、人情风的抬头,这些都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拦路虎”。吴大国和驻村工作队通过带领村民制定乡规民约,公示村民“红黑榜”,举办集体升学礼,大力表扬“好婆婆”“好媳妇”的活动,使村民的关系和谐了,人情负担减轻了,乡风变得文明了。
驻村四年,事无巨细,所做之事,都是琐碎小事,但就是在做这些琐碎之事的过程中,既拉近了与村民的感情,又充实了吴大国的人生,每想至此,他总有小小成就感。“愿我们每一位战斗在驻村一线的同仁们,继续保持‘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干劲和‘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做到心中有情,脚下有路,眼里有群众,在乡村振兴这一大舞台上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吴大国的话里满是对未来的期许。 (张清清)
责编:曾祥秋
编辑:王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