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G541国道堰洄段一路前行,在蜿蜒的山路尽头,有一个静谧而幸福的小山村,名叫团堡村。这里山水相依,自然风光如诗如画,却因交通不便、产业匮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023年4月,他背着简单行囊,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了这个村庄。那一刻,他内心激动又忐忑,从机关干部摇身一变,成为振兴乡村的“领路人”,用真帮实扶点亮群众的希望之光。
初到团堡村,他便一头扎进了走访调研工作之中。他穿梭在崎岖的村道上,挨家挨户地拜访村民,了解群众所思所盼。走访中,他能切身感受到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也能感同身受群众在致富路上的思想“迷茫”。从乡亲们交谈中得知,带领群众发家致富,改变生产生活面貌,提高群众收入,实现群众“家门口”就业,是他们的梦想。在村民徐远勇家,他说,电压不稳、电量不足时刻困扰着他配备养鹿饲料,只有等到周边群众都休息了,220V电压才能保证粉碎机正常运行;在党员汪学义家,他说要尽快改变周边人居环境,如果能将烟圃沿河修建河堤,腾出来的空地建设一处村民活动广场,划上停车位,安装健身器材,既能方便群众休闲娱乐需要,又能保护沿河而建的房屋安全……说实话,无形的压力骤然涌上心头,但也更坚定了他干出一番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他深知,要想改变团堡村的现状,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于是,他积极向上级部门报送规划、撰写报告、争取资金,详细阐述群众反映集中的普遍需求。一次次地奔波于各个部门之间,耐心细致地汇报、沟通、协调,寻求职能部门的支持。经过不懈努力,沿烟圃1.5公里河堤项目获批。那一刻,村内群众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简直成了村里的“大喜事”。施工期间,他几乎每天都守在施工现场。烈日炎炎下,他和施工人员一起搬砂石、扛水泥,汗水湿透了衣衫;遇到施工方需要协调的地方,他总是积极与技术人员商讨解决方案。村民们看到他满头大汗、如此拼命,也纷纷自发地加入到建设队伍中来。经过几个月的奋战,结实耐用的河堤随着三岔河蜿蜒盘旋进了村,保护着沿线群众的房屋安全。村民们看着即将完工的坚固河堤,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逢人便说这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实事,群众对他也充满了信任和感激。
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后,他开始谋划产业布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高山茶叶和桶装魔芋种植创造了条件。彼时,村民们满足于传统小规模种植,缺乏科学种植技术且产品销售渠道狭窄。于是,他便四处联系农业专家,邀请他们到村里举办茶叶、畜牧、魔芋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班。行业专家们到现场指导,从茶树的修剪、施肥到病虫害防治,从桶装魔芋的管护到消毒杀菌,为村民们解疑答惑、传授专业技能,满足了广大群众产业发展需要。
团堡村民汪信成,就是桶装魔芋示范户之一。他说,“以前采用集中连片种植魔芋,一旦染上高能病菌,就会导致大面积传染。如今,在半阴半阳的生长环境里,即便是发生了魔芋病菌感染,挪开一桶就行啦。相比之下,桶装魔芋的亩产量提高了15%,品质也得到市场认可。”仅桶装魔芋一项,年产值可达70万元。与此同时,村上还培育了养鱼、养牛、养羊、养猪、养鹿等5家养殖厂,3个茶叶合作社。截止目前,各类牲畜养殖280多头,茶叶生产5吨,预计实现年产值350余万元。为了解决农副产品销售难题,我借助网络、化身主播,帮助其推介卖货。仅仅拍摄三分钟的短视频,赢得了近两万人的关注点赞,帮助销售近万元。村集体经济规模日益壮大,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村集体综合收入较上年增加15%。
在驻村的日子里,除了关注村里的经济发展,他还时刻关心着村民们的生活。带头下地翻耕、种植魔芋、打扫院落、剪花修坎,与镇村干部多沟通、多商量,用真诚相交,用坦诚对话,激发了“村两委”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了“小院议事解民忧”工作机制,真正把院落会变成宣传惠民政策和联系服务的情感“纽带”。协助办理“老年卡”,帮销油菜籽,“组团”采春茶,为老人送医送药,甚至代领低保金……一件件暖民心、顺民意的小事实事架起干群的“连心桥”,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他们这代年轻人,见证了脱贫攻坚的奇迹,也经历了巩固衔接5年过渡期,深知乡村振兴路的山高水长。蓦然回首,团堡村已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破旧的村庄变得焕然一新,宽敞的水泥路两旁是整齐的民居,村道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茶叶种植园里,茶树郁郁葱葱,村民们在茶园里忙碌着,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倾心打造的“孝义文化广场”上,“道德楷模榜”上展示的典型人物成为群众茶余饭后聊天的热门话题。因此,团堡村荣获市级“文明村”“优秀文明实践站”“健康乡村”等称号。如今,团堡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攀升,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叶立刚,男,中共紫阳县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县委宣传部派驻洄水镇团堡村第一书记,安康市作家协会会员、紫阳县作家协会会员、紫阳县诗词楹联协会会员。先后撰写各类诗歌、散文、评论以及通讯报道等题材作品500余篇,并在多家报刊和网络平台发表。2008年9月,《守望精神的家园》文学鉴赏作品获得河北省教育学会一等奖。(供稿:紫阳县洄水镇)
责编:曾祥秋
编辑:雷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