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一回跟着村干部入户走访,心里直打鼓,不知道群众想听啥、工作该咋推。”回想起刚担任磨坪社区包村干部时的情景,95后干部张海杰记忆犹新。如今,他不仅能用地道的方言和老乡坐在一条板凳上“谝闲传”,还能从乡亲们的只言片语中听出问题症结,把一桩桩矛盾纠纷化解在田埂间、院坝里。这场从“心里没底”到“脚下有路”的转变,正是宋家镇实施“青蓝同心·薪火相传”年轻干部培养工程带来的生动写照。
面对镇机关年轻干部占比高、基层经验普遍不足的实际,白河县宋家镇创新推出“青蓝同心·薪火相传”年轻干部培养工程,由12名领导班子成员和科级干部担任导师,与35岁以下科级干部、30岁以下年轻干部及近两年新招录的24名学员,结成“一对一”“一对多”帮带对子,围绕理论学习、业务实操、群众工作等重点内容,手把手帮助年轻干部补短板、强本领。
“理论学扎实,脚下才有根。”这是导师们常挂在嘴边的话。依托“主题党日”“茶香宋家小讲堂”、干部例会等平台,年轻干部坚持“日学一小时、月写一篇文、季读一本书、年讲一业务”,在常学常新中筑牢思想根基。典型案例剖析、政策深度解读等教学环节,让理论化作具体工作的“指南针”。
“刚进党政办那会儿,电话一响就紧张,遇到急事更是手忙脚乱。”今年新录用干部李安琪坦言。翻开她的《帮带纪实手册》,公文运转、群众接待、会务服务等事项的规范流程一目了然,页边还密密麻麻记满了导师的批注意见——“发通知要写清‘几点几分在哪’,不能只说‘上午’”“群众来办事,先递杯水再问情况,急事随手记便签”……
如今,她已能从容应对各类突发状况,还在导师的指导下总结出“会前三查、会中三巡、会后三清”的工作口诀。该镇创新推出“派单教+点单学”模式,导师根据岗位实际和干部短板“量身定制”任务清单,学员也可随时就工作中的难点堵点“点单”求教。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结合“叫应帮解”社会治理工作机制,该镇推动年轻干部扎进田间地头开展“沉浸式”走访。每月,导师带着学员敲农门、进企业、访村社,直面群众急难愁盼。从最初“被群众问得脸红出汗”,到如今“能端着茶缸和乡亲聊收成、解难题”,不少年轻干部在一次次走访中读懂了乡情民意,练就了服务群众的真本领。
为做实跟踪培养,该镇建立常态化谈心谈话制度,导师定期了解学员思想动态。同步推行“周清单”工作机制,每周梳理任务、复盘总结、查找不足,对未完成事项及时跟进指导,形成“布置—落实—反馈—提升”的闭环体系。今年以来,累计下发周工作清单30余期,帮带导师跟踪指导任务500余项。
如今,在白河县宋家镇的村组院落、项目一线、群众家中,总能看到师徒结对忙碌的身影。一批批年轻干部正褪去书卷气、染上泥土香,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淬炼成长,为茶旅小镇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张琳琳)
责编:刘迪
编辑:王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