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延长,降水增多,防汛形势异常复杂。连日来,黄陵县双龙镇党委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防汛预防工作全过程,组织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主动作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防汛“红色堡垒”,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党委统筹压责任。入汛前第一时间调整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防汛专题会议,研判今年降雨形势,落实分解防汛任务,调整完善防汛力量,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干群协同配合、村组具体落实”的防汛工作体系。细化防汛应急预案,实地考察7个行政村内应急路线、临时安置点、利用网格员工作优势,明确应急联络人,制作防汛明白卡1000余张,明确村民身份信息、应急联系人及电话、转移安置地点,做到让镇村及群众知道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转到哪、确保每项任务、每个环节责任到人,紧急时刻不漏一人一户,有序撤离安置。
支部行动除隐患。线上在微信公众号、村级大喇叭宣传防汛避险知识、预警信号、气象预报等内容。线下在各村支部张贴防汛应急预案图,明确了辖区7个行政村20个村民小组防汛工作中撤离负责人、预警员、转移路线、20处紧急安置地点等详细信息,使群众清晰了解应急预案,提高群众的防汛意识和自救能力。同时,组织党员干部、网格员开展拉网式排查,重点对辖区内的河道、水库、低洼地带、危旧房屋、地质灾害隐患点等进行全面排查,消除防汛安全隐患10余处、清理水渠共计90余米。
干群共建强队伍。组建“三级”应急救援队伍,第一梯队是由50名矿山救护人员组成的专业救护队、第二救援梯队是由30名机关干部组成的半专业队伍、第三梯队是由驻双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及村组青壮年270余人组成的预备队伍。日常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开展防汛应急演练,提升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应急队伍的反应能力,提高了协同配合水平。队伍成员均经过初步演练培训,熟悉本镇河道、水库、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情况及应急预案流程,并配备了必要的防汛器材与物资,主汛期内落实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确保在汛情紧要关头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切实构筑起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红色堤坝”。
人技双方筑防线。建立双龙镇应急调度平台,实现第一时间对辖区内各村的防汛调度。并搭建“数字乡村综合治理平台”,对34个重点区域按照防火防汛、防汛河道、水库等进行分组,对重点防汛点位实时监控,确保指挥部随时了解汛情雨情,为工作安排提供可靠依据。安装18个水位监测器,通过村干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河道水位上升情况实时监控,同时定期补充防汛物资,今年以来共增加了防水沙袋1500个、铁锹40把、水泵5台、手电筒100个、等防汛物资,做到种类齐全、数量充足、质量可靠。安排专人负责物资的管理和维护,定期对物资进行检查、清点和补充,确保物资处于良好状态,随时能够调得出、用得上。组织开展了防汛物资调配演练,提高了物资调配的效率和应急响应能力。
值班值守保畅通。严格执行“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在岗带班、机关干部24小时值班”的三级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变化,及时收集、整理、做好上传下达,确保信息传递“零延迟”。并且加强与上级部门和相邻乡镇的沟通协调,形成防汛工作合力,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汛情。各村党支部同步建立应急值班机制,由“两委”干部、包村干部、第一书记组成值班队伍,严格执行信息报送制度,一旦发现汛情,立即上报镇指挥中心,并立即组织村民按照应急预案有序撤离,形成“镇村联动、快速响应”的防汛网络。(供稿:黄陵县双龙镇党委)
责编:曾祥秋
编辑:王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