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主责主业,精耕细作固本立根。武装工作事关国防根基,责任重大。我始终将“精耕细作”作为工作标准,努力夯实基层武装基础。兵役登记工作中力求真实全面,筑牢数据根基。兵役登记是征兵工作的基础。我们组织村干部入户走访,对适龄青年进行“地毯式”摸排,详细讲解政策,确保不漏一人、信息准确。征兵工作中坚持灵活动员,做实全程关怀。征兵不仅是完成任务,更是为国家输送优质兵员。我们一是灵活动员。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宣传模式,针对大学生、毕业生、社会青年等不同群体,量身定制动员方案,讲清讲透国家优待政策、部队发展前景和个人成长收获,激发其内在参军热情。二是跟进台账。从报名、体检、政审到定兵、起运,为每一名应征青年建立“一人一档”跟踪台账,实时更新进度,明确各环节责任人,确保流程清晰、无缝衔接。三是以情待兵。我们不仅是工作人员,更是“娘家人”。经常与应征青年及家长谈心,消除他们的顾虑;新兵入伍后,定期联系,了解他们在部队的情况,协调解决其家庭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安心服役,真正感受到“入伍光荣,家庭无忧”,这份情感的维系极大地促进了工作的良性循环。
统筹管区事务,举纲张目常态常新。管区工作千头万绪,是镇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在村庄的具体执行单元。我深刻认识到,必须“举纲张目”,抓住重点,带动全局,才能确保各项工作常态长效、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所谓“举纲”,就是紧紧跟随镇党委的工作步伐,准确把握每个阶段的重点任务,无论是环境卫生整治、信访维稳、防汛防火、环保督查,还是墓地治理等专项工作,都将其作为管区工作的“指挥棒”和“风向标”。“张目”则是将重点任务分解细化,形成具体的工作清单和责任网络,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保持“常态常新”要求我们既要有建立长效机制的思维,防止问题反弹,又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一要融入村支部,用好基层力量。村庄是落实工作的主战场,村“两委”干部是关键力量。我坚持“指导不指挥、帮办不包办”的原则,真正下沉到村里,参加他们的重要会议,与支部书记、村干部一起分析问题、研究方案。充分尊重村级组织的主体作用,善于听取他们的意见,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把镇党委的要求转化为村支部的自觉行动,从而凝聚起最可靠的基层执行力。
二要团结身边同志,用好天然关系网。管区是一个团队,内部的团结至关重要。我注重与管区内其他同事、包村干部的沟通协作,明确分工又相互补台。同时,基层干部往往对本乡本土的人情世故非常了解,拥有天然的“关系网”和信息源。在工作中,我鼓励大家合理、合规地运用这些乡土智慧来化解矛盾纠纷、推进工作落实,将“熟人社会”的特点转化为开展群众工作的独特优势。
三要打好群众基础,用好感情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群众。我始终要求自己“脚下沾满泥土,心中装着百姓”。经常到田间地头、农户家里坐一坐、聊一聊,听听他们的“牢骚话”、“真心话”,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在处理信访、环境整治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时,始终坚持换位思考,用真情沟通,用事实说话,用政策解惑。久而久之,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许多工作推进起来就少了阻力,多了助力。这份深厚的群众基础,是我们应对一切挑战最坚实的底气。
坚守初心使命,不畏迷途遮望眼。当好一名合格的基层干部,基层环境复杂,考验的不仅是能力,更是定力和品格。
一是面对牢骚怨气,坚定立场,为镇党委守土固疆。 基层事务繁杂,干部们有时会产生抱怨情绪,个别群众也可能对政策不理解、有怨言。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要保持政治清醒。我时刻提醒自己,基层干部是党的政策的宣讲员和执行者,必须站稳立场,主动发声。对于错误的言论和消极的情绪,敢于批评引导,耐心解释政策,传递正能量,坚决维护党委政府的权威和形象,真正做到“为组织守好一方土,尽好一份责”。
二是面对推诿扯皮,跟进到底,全程监督促落实。“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工作落实中难免遇到梗阻。对于定了的事情,坚决摒弃“踢皮球”的想法,发扬“钉钉子”精神。对承担的任务,建立明确的时限和标准,加强过程督导,一环扣一环地抓推进。对于需要协调多个部门或村庄的,主动上前牵头,跟踪问效,确保各项工作部署不悬空、全落地,形成闭环管理。
三是面对诱惑围猎,划清界限,要做公仆先做人。基层干部手中或多或少有些小微权力,容易成为“围猎”的对象。我始终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守党纪国法和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原则,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与企业、群众交往恪守“亲”“清”二字,绝对不沾不该沾的“荤腥”,不揩不该揩的“油水”。只有自身正、自身硬,说话才有底气,办事才能公正,才能真正赢得尊重,当好人民的公仆。(作者:洛南县景村镇专武干部 殷梦阳)
责编:曾祥秋
编辑:王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