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五年盛夏,在泾阳联社半年工作推进会暨上半年党建形势分析会上,理事长以一棵树的生长为喻,从高度、强度、长度、宽度、速度及生命力六个维度,精辟阐述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发展之道。这番“大树隐喻”如石投静水,在全体员工心中激起层层涟漪,它不仅是对半年工作的战略总结,更是一次对企业灵魂的深度叩问与文化觉醒的强力召唤。
这并非企业文化理念的首次提出。年初工作会上,理事长便已勾勒出企业文化建设的蓝图与设想。彼时,泾阳联社正如许多传统金融机构一样,面临着文化共识模糊、价值导向多元的“成长烦恼”。然而,短短一年间,从“大树理论”的顶层设计,到“拜师仪式”的庄重传承,从“爱心助考”的温暖践行,到“金秋助学”的深情关怀,一系列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春雨般润物无声,让“文化”这个曾经略显抽象的概念,逐渐变得可感、可知、可践行,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合力。灵魂觉醒,以大树隐喻筑牢文化“根基”
企业文化若想根深叶茂,必先有其扎实的根系。泾阳联社深刻认识到,文化建设绝非零敲碎打的活动堆砌,而是需要融入血脉的战略工程和系统工程。为此,联社以清晰的顶层设计,构建了企业文化的“精神根系”。
泾阳联社理事长以理论奠基,以“大树隐喻”为泾阳联社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和生动的意象指引。企业之“高”,在于服务国家战略、立足行业前沿的格局;企业之“强”,在于合规稳健的经营、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坚不可摧的信誉;企业之“长”,在于薪火相传的精神、基业长青的追求;企业之“宽”,在于服务范围的广阔、合作共赢的胸怀;企业之“速”,在于响应市场的敏捷、拥抱变化的魄力;企业之“生命力”,源于文化的凝聚力、创新的驱动力和员工的内生动力。这一理论体系,使全体员工清晰地看到了企业真正重要的是什么,需要怎样的发展,从而在思想上达成了高度共识。
固本强基,以体系建设构建文化“主干”
理论指引方向,体系保障落地。泾阳联社以省联社工作要求为根本遵循,落地到制度体系的构建与执行,使企业文化从“软要求”变成了“硬约束”,为文化的深植厚培提供了坚实的枝干。
“九对照九提升”重整纪律作风:勇于刀刃向内,进行自我革命,扫除作风积弊,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7S网点服务标准化建设”统一服务标准:作为“十大体系”在服务窗口的集中体现,泾阳联社将其视为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生动实践。印发《泾阳联社营业网点服务标准化管理考核办法》及配套手册,将“三张检查表”融入日常,形成“标准有手册、检查有表格、考核有办法”的刚性约束。同时,创新实施“每季度滚动式评选”机制,通过量化考核评选示范网点和特色网点,以“标杆引路”激发“比规范、学标杆、赶先进”的内生动力。
“十大体系”铸就管理脊梁:泾阳联社创新构建经营管理“十大体系”,将文化理念系统转化为制度规范与行为准则。体系涵盖党建引领、合规管理、信贷流程、财务管理、网格营销、渠道服务、绩效考核、网点管理、员工成长及文化建设十大维度,形成环环相扣的管理闭环。以党建引领举旗定向,用合规体系筑牢风控防线;通过信贷、财务标准化建设夯实运营基础;借助网格化营销与渠道生态拓展市场空间;依托双核考核激发组织活力;通过网点标准化重塑服务形象;构建员工成长通道释放人才潜能;最终以文化体系凝聚价值认同。
这套体系将抽象文化转化为具体的管理语言和行动标准,实现了从“人治”到“法治”、从点状改进到系统提升的深刻变革,为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载体和运行保障,真正让文化理念扎根于日常经营,渗透到每个业务环节。
实践滋养,以多元路径催生文化“枝繁叶茂”
有了深植的根系与挺拔的主干,泾阳联社通过一系列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文化实践,让企业文化绽放出繁茂的枝叶与绚烂的花朵。
传承之枝:“青蓝相承”赓续农信薪火
人才是文化最活跃的载体。为破解人才断层难题,传承农信数十载积淀的匠心与经验,2025年9月,泾阳联社“青蓝相承·匠心筑梦”师徒结对启动大会隆重举行。“签订拜师帖—宣读誓言—躬身敬呈—赠授信物”四步古礼,与现代管理智慧深度融合。师父一句“倾囊相授”,承载的是信任与责任;徒弟一声“勤学不辍”,许下的是承诺与未来。同月,泾阳联社又组建并启动了内训师团队,标志着泾阳联社“传帮带”的优秀传统,实现了从自发到自觉、从零散到系统的升华,为事业的永续发展筑牢了最宝贵的人才“蓄水池”。
关爱之枝:“家文化”凝聚人心力量
泾阳联社深信,员工是事业最宝贵的财富,关爱员工就是夯实企业发展的基石。一年来,丝丝入扣的人文关怀,让“家文化”的暖流浸润到每个角落。
从“六一”亲子活动的欢声笑语,到传统节日的深情慰问;从茶水间的欢声笑语,到职工之家的各展所长;从对职工家属的体贴关怀,到“情系职工 梦启金秋”金秋助学活动中,对学子们“以奋斗之笔,书写青春华章”的殷切期勉……这些举措,让员工在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归属感中,将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紧密相连,最终汇聚成“同心同向,携手共进”的磅礴力量。
服务之枝:“金融为民”践行责任担当
服务文化,是农信社企业文化最本真的底色与外显。泾阳联社将“金融为民”的初心使命,转化为一次次贴心的服务与一项项扎实的举措。
“信守青春梦 护航高考行”:在关乎学子命运的高考时节,泾阳联社的志愿者们不仅在考点外撑起一片爱心绿荫,提供从文具到防暑的全面保障,更利用家长等候的间隙,普及金融知识,将社会的关爱与金融的理性温暖结合,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色”出演:面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泾阳联社敢于担当,建立“1000万元以内授信2日办结”机制,切实减免费用,降低融资成本;设立“秦科贷”专营网点,为科创企业注入金融活水;更精准聚焦县域“四色产业”,量身定制信贷方案,推动特色产业从“单打独斗”走向“融合升级”。2025年,存贷款市场份额稳居县域首位,实体贷款累计投放超72亿元的亮眼数据,正是其服务深度与广度最有力的证明。
党建融合引领普惠金融:以“授信客户三年倍增”行动为牵引,与153个基层党支部共建“党建+创业+金融”模式,建成信用村91个,完成数万农户的建档授信工作,以“一人一村”的网格化服务,真正打通了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品牌之枝:“荣誉之光”折射文化力量
文化的最终成效,必然体现为发展的实绩与社会的认可。2025年,泾阳联社荣膺“综合标兵单位”、“支持小微企业突出贡献奖”“爱心单位”“道德风尚奖”“反诈先锋”等多个称号,正是其企业文化软实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硬成果的集中体现。
这份荣誉的背后,是党建引领下存款余额135亿元、贷款余额超72亿元的硬核实力支撑;是涉农贷款持续增长的服务深度;是成功堵截诈骗、守护群众“钱袋子”的责任担当;也是将适老服务送达2万余群众的为民情怀。这一切,共同熔铸了泾阳联社在百姓心中“金字招牌”的沉甸甸分量,品牌的巨大价值在文化的持续滋养下,日益彰显。
深根固柢,迈向文化引领的新征程
从“大树隐喻”的理论奠基,到“十大体系”的制度构建;从“青蓝相承”的匠心传承,到“爱心助考”的温暖践行……泾阳联社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然完成了一场从“自发”到“自觉”、从“零散”到“系统”、从“表层”到“内核”的深刻蜕变。
文化,在这里不再仅仅是墙上的标语与手册里的规范,它已悄然融入企业的战略决策,嵌入日常的管理流程,更内化为每一位员工的行为习惯,成为一种强大的内生动力与独特的组织气质。
这棵根植于泾阳沃土、汲吮着时代甘霖的“农信文化之树”,正以其向下扎根的沉静定力与向上生长的蓬勃渴望,展现着旺盛的生命活力。展望前路,泾阳联社将继续以文化为魂,以实干为基,不断滋养其高度、锻造其强度、延伸其长度、拓展其宽度、提升其速度、激活其生命力,在服务地方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奋力书写更多“客户点赞、群众满意、员工自豪”的时代华章,让这棵文化之木愈发枝繁叶茂,亭亭如盖,福泽四方。(王蓉琳)
责编:赵鹏
编辑:刘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