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热点聚焦

勉县医院儿科孙丽:唯有热爱与坚守,可抵岁月漫长

她把人生中最美好最绚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一个个幼小的生命,她是患儿家长口中的“生命守护神”,是同事眼中的“拼命三娘”,是文学圈里的“诗人医生”。她用听诊器守护生命,用文字书写情怀,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她就是勉县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孙丽。在秦巴山区腹地的勉县,在县医院的新生儿科,她33年如一日,让自己成为了守护幼小生命的白衣天使。

从情非得已,到一生热爱的坚守

1992年的夏天,刚从西安医科大学毕业的孙丽,带着些许迷茫来到了勉县医院儿科。“当年选择学医是情非得已,高考体检时医生说我的身体状况适合学医,就这么决定了人生方向。”回忆起初衷,孙丽坦言并非出于理想,而是命运的安排。

然而,正是这个“不得已”的选择,成就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医者故事。都说“宁看十大人,不看一小儿”,当医生的都不愿意从事儿科工作,因为在工作中,儿科医生要比其他科医生,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儿科床位周转快,病情发展迅速,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县级医院,儿科医生往往要面对更大的挑战:儿科俗称“哑科”,儿童多不能准确表述病情,大多依靠医生的临床经验,还要具备敏锐的察言观色能力;家长心情焦虑,期望值高,也是医患矛盾与纠纷高发科室。她上门诊时日接诊量常达六七十人次,总是耐心细致诊查每一位患儿,几乎很少能按时下班,但她毫无怨言;深更半夜抢救危重患儿更是家常便饭。再忙再累,可当她看着孩子们那清澈的眼神,天真的笑容,心就会变得更加柔软,又会充满蓬勃的朝气,重新投入繁忙的工作。

IMG_257

“记得刚工作时,有一天接诊到下午两点还没吃午饭,看见主任时委屈地大哭。”孙丽笑着回忆道。谁能想到,这个曾经爱哭的女孩,后来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学科带头人,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全县儿童健康的重担。

她说,从医这么多年,最让她难以忘记的,并不是她抢救过来的那些危重患儿,而是她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时,有个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孩子,一个八岁的男孩,特别懂事,也特别坚强,在做第五次化疗后,合并严重感染,持续高热,很快进入昏迷状态,那天下午,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心跳骤停,全科的医护人员紧急抢救。她的老师一直跪在病床上做心脏按压,忽然她看见老师眼泪掉落下来,一滴一滴打在手背上。那一刻,对她的触动特别大。所谓“医者父母心”,这应该是最好的诠释。医者行的是善举,做的是善事,没有理由不认真而郑重地对待每一个生命。

用技术创新,守护“早到的天使”

儿科床位周转快,尤其秋冬季节,病房走廊到处是加床,嘈杂不堪,走路都是小跑,跟打仗似的。在她做住院医生的那些年,每日收住院的病人在八九人左右,最多时一天收住院13人,每次遇到危重的患儿,必须冷静分析病情,及时果断地制定有效的抢救措施,从而使众多危重患儿转危为安,康复出院。不管工作多忙多累,她一直坚持每天下班前再次详细查看危重病人,以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凌晨两三点起来抢救病人也是常有之事。

IMG_258

十多年前,她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院进修回院,就率先在全市的县级医院开展“早产儿肠道外营养”的支持疗法,成功救治出生体重仅1.05千克的早产儿。同时加强与产科的合作,每年开展“新生儿复苏”项目的推广与全员培训,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致残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刚出生5天的小生命,来医院时面色灰暗像土豆皮,嘴唇像茄子样青紫,呼吸已经很微弱,一分钟只有6-8次,而正常新生儿的呼吸应该在每分钟40次左右,当班的医生告诉家长存活的希望只有百分之一,年轻的母亲一下子跌坐在地上,失声痛哭。时间就是希望,她知道一个刚刚出生的稚嫩生命,抢救的时间与预后密切相关,早一分钟抢救,生的希望就会多一分。顾不上安慰家长,她迅速投入抢救,那时她自己也刚做过手术,不能弯腰,就让护士搬来小方凳坐在床边抢救,没有呼吸机,只能复苏气囊正压通气,一面捏气囊,一边指导一线医生抢救用药。也许是冥冥中上天的护佑,或是孩子的生命力顽强,在她的悉心抢救下,小孩的脸色渐渐地转为红润,出现了规则的呼吸,患儿的父母转悲为喜,不停地说着谢谢。事后,当班的医生兴奋地对孙丽说:“孙老师,这孩子能抢救过来真是个奇迹。”

从那时起,她把精力与专业方向放在新生儿领域,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学术会议,以便获取最前沿、最先进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水平。她大量阅读文献,做读书笔记,储备知识,同时坚定信心,不断攀越一个又一个高峰。2020年五一假期,一个胎龄仅30周、体重仅1.36千克的早产儿,出生时严重窒息,复苏抢救后从外院转运到勉县医院,她们科室是全县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负责县域内危重新生儿救治与转运。在孙丽的严谨周密指导下,全科立即启动早产儿救治流程,她迅速制定出一套系统化、精细化、个体化的救治方案。这是当时全县救治的最小早产儿,成为了孙丽从医生涯的闪耀亮光。“那是我们科第一例上有创呼吸机的早产儿;第一次做脐静脉置管,为宝宝打开生命通道。我也没有经验,但是敢拼敢做,有信念挑战极限。”孙丽回忆道。当时,她和护士长连续三天三夜守护在暖箱旁,密切观察呼吸机参数变化,监护仪上氧饱和度与心率骤升骤降,让她的心跳也随之动荡,如过山车般剧烈起伏,说起这个早产儿,她依然心绪难平。早产儿在她们全体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护下,顺利渡过早期的呼吸关、营养关、黄疸关以及后期的感染关,出院时体重增加到2100克,最终创造了生命奇迹。

这样的故事在孙丽的从医生涯中屡见不鲜。做科主任期间,她带领全体医护人员锐意进取,积极探索,勇攀高峰。她大胆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高了科室整体业务水平,她先后主持开展了三项新技术,连续三年获得了医院年度新项目新技术优秀奖,同时也填补了全市县级医院新生儿诊疗技术上的空白;她用三年的时间实现了科室发展五年规划,她们科室在早产儿、危重新生儿救治能力,走在全市县级医院的最前列;她带领的科室先后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巾帼标兵岗”,被汉中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集体”。

她还将自己的临床经验、专业理论知识,整理汇集成册,出版了30万字的医学专著《儿科常见急诊救治实务》,书中的新观点、新技术和实用性,得到了省级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赞赏,也受到了基层医护人员广泛欢迎。

2024年,孙丽带领科室成功创建为汉中市临床重点专科,实现了勉县医院儿科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看到一个个早到的天使健康成长,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孙丽这样说。

30多年来,不知抢救了多少危重患儿,不知治愈了多少患儿,她把人生中最美好最绚丽的时光都献给了一个个幼小的生命,把心中的大爱都献给了一张张稚嫩的笑脸,而心中做个好医生的信念,栉风沐雨,却历久弥坚。

以文学情怀,温暖医患心田

在孙丽白大褂的口袋里,除了听诊器,总装着一本巴掌大的笔记本,这是她记录临床心得和文学灵感的“宝贝”。“医学是科学,更是人学;医生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修行。”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闲暇时,她喜欢读书和写作,工作之余,捧一本书静静地阅读,文字就像黑夜里一盏明灯,照亮了人生的路途,文字也带给她内心的安稳与妥帖。阅读之余,她也会拿起笔,写散文写诗歌。写作是抵达善美的过程,孙丽笔耕不辍,她的诗集《让心起舞》获得好评,散文集《时光里》多篇文章被报刊杂志转载。作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勉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她用诗意的文字记录医者情怀,传递人间温暖。

IMG_260

“医学不仅仅是自然科学,更需要人文关怀。需要一颗慈悲的心。由于医学的不确定性与局限性,我们没有能力治愈所有的疾病。但我们怀揣一颗悲悯的心,总是能够去帮助和安慰病人,关爱被病痛折磨的生命。也许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搀扶的动作,本身就是一味良药。”孙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医者的仁心与文人的情怀完美融合。在她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生命的辽阔总是让人心神荡漾,于是像一株花一棵草一样奋力爱这个春天。

这正是对一位有情怀的医生最生动的诠释。

荣誉背后的初心坚守

在孙丽的文件柜中,鲜红夺目的荣誉证书堆积如一座小山,她很自豪又内敛地说:“这40多本荣誉证,并不是我有多么优秀,而是医院提供的平台好,更离不开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还有兄弟科室的鼎力协助,才能让我放开手脚,没有后顾之忧,撸起袖子加油干。”翻开孙丽的荣誉簿:2014年荣获“汉中市青年科技奖”,2017年评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同年汉中市总工会授予“五一巾帼标兵”,2018汉中市首届“中国医师节”被评为“优秀医师”,2019年中华医学会授予“中国儿科优秀基层医师”,更有许多市级和县级荣誉,不胜枚举。她除外医生的身份,还在一些社会职务:陕西省医师协会新生儿医师分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妇女健康促进会新生儿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妇幼健康与优生优育协会新生儿疾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新生儿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汉中市医学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社会任职。她从来没有忘记社会担当与使命,物尽其才,人尽其能,致力于推动区域内儿科疾病规范化诊疗的进步与公益事业发展,充分展现了一名学者型医生的情怀与品格。

她站过市里的领奖台、陕西省大会堂的领奖台、国家级荣誉的领奖台,谈起这些荣誉,她风轻云淡般地说,都是过去的成绩,不能沉醉在功劳薄上,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还是要对工作保持热爱与敬畏之心,因为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又稚嫩的生命。

IMG_261

她工作的信条是:对生命永远充满敬畏与尊重;对患儿保持恩慈和关爱;对工作恪守责任与良知,是一生需要践行的光源。而最让孙丽珍视的却是患儿送她的一幅画作,画上还写着;“长大了,我也要当医生!”这或许是对她三十三年坚守最好的褒奖与慰藉。

“三十三年只做了一件事——守护孩子们的健康。”在最近一次的科室座谈会上,孙丽动情地说。如今,虽然已到退休年龄,因为留恋与深爱,她仍然选择留在医院,坚持每周出门诊,继续发挥余热。她培养的年轻医师中,有多人已成为科室中坚力量。她牵头成立“勉县儿科质量控制中心”,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到更多的山区和乡村的儿童。

“如果有来生,我还选择当儿科医生。”孙丽说。从青丝如漆到鬓已星星,从临床到文学,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的责任与担当,以精湛的医术,以慈悲的情怀,以爱的名义,用仁心仁术守护着一个个稚嫩的生命,用诗意的文字温暖着无数人的心灵。

在孙丽身上,人们看到了什么是医者仁心,什么是大爱无疆。正如她所说:“白衣为甲,平凡的坚持,就是一种成长,也总会闪烁明亮的光芒。”这光芒,照亮了秦巴山区的儿童健康之路,照亮了每一个患儿父母的求医问诊之路,也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 (许江涛)

责编:李凯琴

编辑:刘佳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