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热点聚焦

剧场效应对班级管理的作用

所谓的“剧场效应”就是在剧场观看时,只要前排有人站起来,那么后一排为了不影响观看,也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以此类推,整个剧场里面的观众就会全部站起来,产生了一种群体效应,那就是“剧场效应”。

在群体活动中,个体行为会因环境氛围和他人表现产生连锁反应,这种类似剧场中观众情绪相互感染、行为相互带动的现象,也被称为“剧场效应”。其核心作用是通过营造积极的群体氛围,以少数人的正向行为为“榜样信号”,触发多数人的模仿与跟随,进而推动整个群体行为向一致的积极方向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剧场效应”是凝聚班级力量、塑造良好班风的重要工具。它能将教师的单一引导转化为学生间的主动影响,降低管理的繁杂链接;同时,借助群体氛围的感染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规范行为、提升素养,实现“以点带面”的管理效果。

1.“弯腰行动”:打造整洁环境

校园环境区,本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地,加上学生年龄小,爱吃零食的不良习惯,校园的环境区扫了脏,脏了扫……班级卫生员反反复复强调,卫生员忙里偷闲地扫,但老是“干净之处点点脏”。为解决班级及校园环境区的卫生问题,学校发起“弯腰行动”,鼓励学生主动捡起身边的垃圾,但是效果不佳。起初,只有校长弯下了腰……几名班干部和卫生委员跟着弯下了腰……这就是产生了“剧场效应”了。校长坚持了,卫生员坚持了……弯下腰的学生也坚持了……,效应感召下,又一批学生们开始弯腰拾捡纸屑、塑料瓶了,成为班级里、学校里的一道“风景线”。其他同学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逐渐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看到他人弯腰,自己也会下意识地关注脚下卫生了,“走过路过的”都弯下了腰捡一捡,甚至主动相互提醒。最终,“弯腰捡垃圾”从少数人的自觉行为,变成了全班、全校同学的习惯,班级卫生评分长期稳居年级前列,校园内也形成了“人人爱整洁”的良好氛围。为了让弯腰行动更加具体化,特要求做到“五必弯”:脚下必弯腰、活动区域必弯腰、下课一分钟必弯腰、远处看见必弯腰、社会家庭必弯腰。这样不仅具体化了弯腰,更将效应化延伸了。

2.“助人为乐”行动:传递温暖力量

针对社会普遍现象,班级中部分同学遇到困难不愿求助、不敢救助的问题,班级屡次开展“助人为乐”主题活动专题会,就是不见效果。这是,我们不妨采取“剧场效应”,先引导几名热心肠的学生主动帮助同学:有人主动帮助残疾学生上下楼梯、上卫生间、上下学接送……有人帮同学讲解难题、督促写作业,有人帮生病的同学看医生、买药输液,有人主动……。这些行为被其他同学看在眼里,逐渐会引发剧场效应:小组合作探究时,成绩好的同学会主动带动“潜能生”学习;春季运动会上,同学受伤时,好多人主动上前搀扶;植树活动中,主动帮助体弱学生提水浇树;研学旅行中主动送水、投喂零食的学生层出不穷,主动搀扶的学生跃跃欲试;生活学习中,借文具、分享学习资料成了常态。“助人为乐”从具体活动变成了班级风气,班级凝聚力显著增强。

3.“三礼进校园”:涵养文明素养

“三礼进校园 ”一方面指的是:点赞礼、问候礼、微笑礼。另一方面指在学校的“礼仪、礼节、礼貌”习惯养成教育。不论指的是哪个各方面,班级先组织学生学习标准礼仪——主动向师长问好、与同学见面点头微笑、课堂上举手发言有秩序。起初,学生见了老师总是“猫见老鼠”,见了同学看上一眼甚至看都不看,只顾自己走路,上课时举手发言时,学生不举手,反而一跳站起来或者跑开自己座位,来到教师身边,“我……我我我我”,课堂乱成一锅粥。我们首先应该严令制止,然后引导个别学生,比如:见了老师边举手敬礼边“老师早上好”;上课坐直听课,发言时正确举手;见了同学应该主动迎上去,相互问好。这部分学生能做到,但他们礼貌的言行在班级中形成了正向示范,我们在适时表扬,这样剧场效应马上就会产生,其他同学在与他们相处时,会不自觉地模仿其行为:原本见到老师低头走过的同学,开始尝试主动问好;课堂上随意插话的现象减少,举手发言的秩序越来越规范。全体学生也“照样学样”,这样就会蔓延到全班同学我们就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应。最终,“三礼进校园”成为全班同学的行为准则,班级也会多次被评为“文明礼貌示范班”。

4.“帮差活动”:共促学业进步

面对班级内学生成绩分化的问题,班级启动“帮差活动”,让成绩优异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同学结成“互助对子”。起初,只有1对“对子”能坚持每天一起讨论问题、整理错题。但当其他同学看到结对同学的成绩稳步提升——基础薄弱的同学作业正确率提高,成绩优异的同学因“教别人”而巩固了知识时,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最终形成了好几对“互助对子”。在“你帮我赶”的“剧场效应”氛围中,班级整体平均分较之前提升了15%,不及格人数大幅减少。

5.劳动教育:培育责任意识

在日常劳动值日中,班级先树立“模范值日组”的榜样效应——这组同学不仅能快速完成教室扫地、擦黑板、打扫环境卫生区,在学校活动中积极完成浇树、种花、除草等劳动任务,还会主动整理讲台、检查角落卫生。其他值日组在看到“模范组”的劳动成果后,不甘落后,纷纷优化值日流程:小组里合理分工,还增加检查、督促环节,甚至有小组创新了“值日清单”,确保劳动无遗漏。久而久之,“剧场效应”漫及全班,全班同学都养成了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值日效率大幅提高,班级多次获得“劳动先进集体”称号。

6.感恩行动:厚植人文情怀

在“感恩教育月”中,班级里的学生因为腼腆,不善于表达,致使感恩只是口头喊喊,偃旗息鼓。为了打破这种僵局,我鼓励学生用实际行动表达感恩:比如给父母洗一双袜子、捶捶背、做一次早点、写一封信,为老师找个坐凳、倒一杯水、敬一个队礼,向同学说一句感谢的话……。起初,只有少数学生愿意主动表达,当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恩故事时,其他同学深受触动。随后,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进来,剧场效应马上有了结果:有人在母亲节为妈妈准备手工礼物,有人在课堂上向老师鞠躬致谢,同学间因“一句感谢”而化解了小矛盾。感恩之心在班级中传递,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更加和谐。

7.学习“你追我赶”:激发进取动力

在日常学习中,班级设置了“学习进步榜”,展示每周进步最大的3名学生。起初,只有几名学生关注榜单,主动调整学习计划。但当看到身边同学因努力而上榜,甚至超越自己时,其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意识被激发:有人主动制定每日学习目标,有人利用课余时间请教问题,班级里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氛围。最终,班级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课堂参与度提升,在年级统考中,班级优秀率较之前增长了20%。

通过剧场效应的正向运用,班级管理实现了从“被动约束”到“主动自觉”的转变。在行为层面,学生的文明素养、劳动习惯、互助意识显著提升,班级内违规行为几乎杜绝;在学业层面,“你帮我赶”的氛围推动了整体成绩的进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幅增强;在氛围层面,班级凝聚形成了团结、友善、进取的良好班风,师生间、同学间关系和谐融洽。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群体氛围的带动下,实现了自我教育与自我提升,为长期的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供稿:榆阳区镇川镇中心小学 姜良龙)

责编:杜鹏飞

编辑:汪欣阳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