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不起眼的木刺,竟酿成危及生命的惊天险情。2025年11月6日,延安大学咸阳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凭借专业救治能力与高效协作精神,历经一个多月的生死鏖战,将一名因木刺刺伤引发特重型破伤风(Ablett分级IV级)并合并多重致命并发症的患者成功救治,助其重归家庭温暖。这起案例不仅彰显了医院急危重症救治的综合实力,更向公众敲响了警惕微小伤口潜在风险的健康警钟。
故事的主人公陈师傅,两周前意外被木刺刺伤,本以为是无伤大雅的小伤,未曾想危险正悄然酝酿。在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普通外科住院期间,陈师傅突然出现四肢痉挛、呼吸困难、颈项强直等症状,且病情持续恶化,氧饱和度急剧下降,生命体征岌岌可危。医院紧急启动救治预案,为其实施气管插管以保障呼吸道通畅,并第一时间转入重症医学科接受集中救治。
危机升级,多重并发命悬一线
转入重症医学科后,陈师傅的病情进一步急转直下,特重型破伤风引发的连锁反应接踵而至:重度ARDS(氧合指数仅72)、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衰、内环境紊乱、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一系列致命并发症与伴发病集中爆发,生命防线摇摇欲坠。

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救治挑战,重症医学科宋海刚主任医师迅速牵头,发挥学科统筹优势,紧急召集心内、呼吸、ECMO等多学科专家组建MDT诊疗团队。团队成员各司其职、高效联动,凭借扎实的急危重症救治理论、丰富的临床经验与熟练的生命支持技术,为患者量身定制个体化治疗方案,逐一破解呼吸支持、感染控制、脏器保护等诸多治疗难题。
与死神竞速,多项精准救治保生命
在随后的一个多月里,一场与死神的拉锯战紧张展开。重症医护团队先后为患者实施气管切开、呼吸机支持、深度镇静镇痛、控制自主神经风暴、俯卧位通气、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肺泡灌洗等一系列精准治疗;同时开展针对破伤风的被动及主动免疫,对伤口进行多次彻底清创换药,依据病原微生物药敏结果制定精准抗感染方案,并给予全面营养支持,为患者的生命续航筑牢每一道防线。

破伤风致死率惊人,预防重于治疗
提及破伤风的凶险,医学数据令人心惊。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产生的破伤风痉挛毒素是毒性极强的神经毒素,人体致死量不足1μg。在缺乏有效医疗干预的情况下,特重型破伤风患者病死率接近100%,即便经过积极救治,全球范围内病死率仍高达30%~50%。而陈师傅所遭遇的,正是这种致命疾病的最严重类型,其救治难度之大、风险之高,堪称医学救治领域的“硬骨头”。

高危伤口要警惕,疫苗接种很关键
此次救治的成功,不仅是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多学科协作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更再次提醒公众:破伤风的预防远重于治疗,尤其要警惕“高危伤口”的潜在风险。临床上将未在6小时内处理、接触泥土或动物粪便等污染物、穿刺伤、撕脱伤、烧烫伤、伤口深且有异物或坏死组织等情况列为高危伤口,这类伤口极易形成厌氧环境,为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的滋生提供“温床”。
专家提醒,预防破伤风需做好两步:一是规范处理伤口,受伤后应尽早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高压冲洗,必要时去除异物和坏死组织,减少感染风险;二是及时接种破伤风疫苗,这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儿童需按免疫程序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成人若疫苗接种史不详或伤口为高危类型,应在医生指导下补种疫苗或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医院守护健康
作为医院综合性危重症救治中心,延安大学咸阳医院重症医学科位于外科病院六楼,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设置22张重症监护病床(含3间隔离病房),配备全套先进抢救及生命支持设备,多年来在严重多发伤、多器官功能衰竭、各类休克、脓毒症等危重症救治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成为守护区域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
木刺警示生命,医技协作创造奇迹
一根木刺的警示,一场生死的较量,一次多学科协作的胜利。延安大学咸阳医院以精湛医术诠释医者担当,以高效协作彰显团队力量,帮助患者康复出院,回归家庭,并向社会传递了科学防范、珍视健康的坚定信念。未来,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将持续精进医疗技术、优化救治流程,以更强大的综合实力为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在急危重症救治的道路上不断书写新的奇迹。(刘亮)
责编:赵鹏
编辑:王晴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