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旬阳市神河镇:办好民生实事 绘就幸福底色

寒意渐浓,旬阳市神河镇却处处涌动着民生实事带来的暖流。镇党委、政府始终将“群众需求”放在心头,把“为民办事”抓在手上,从医保缴费的“上门帮”,到廊桥通行的“便捷享”,再到家门口就业的“稳增收”,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为群众幸福生活添色增温。

IMG_256

下沉一线显担当 上门服务暖民心

“老曹,医保缴费成功了,凭证在手机上就能看到。”深秋的清晨,神河镇王义沟社区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一行的声音在一组曹茂文家的小院里响起。近期,正值城乡居民医保集中征缴期,神河镇全体镇村干部下沉一线,带着政策手册、操作指南穿梭在村组院落。

IMG_256

遇到不会用智能手机和无亲属照料的老人,他们手把手教操作,确保“一户不落、一人不缺”。走访中,干部们更是“身兼数职”,扭开村民家的水龙头,查看安全饮水保障情况;坐下来与群众拉家常,掏出笔记本,认真记下“院坝裂缝要修补”“慢性病如何报销”“养殖补贴怎么申请”等诉求,收集后第一时间对接镇民政、农业等部门,推动问题“件件有回音”。截至目前,已帮110余户特殊群体完成医保上门帮代缴,解决饮水、生活设施等问题16件,真正让“干部多跑腿,群众少操心”。

IMG_256

廊桥飞架惠民生 老腔新韵乐悠扬

“以前去对岸还得绕一大圈,有时候从桥下水里过也不安全,现在走廊桥2分钟就到!”家住神河社区的居民袁文莲正坐在新建的廊桥座椅上晒着太阳,听着身旁的老艺人弹三弦。近期,神平路集镇段公路修建工程主体已基本完工,配套的廊桥也同步投用——木质廊檐搭配青灰色瓦片,座椅沿桥整齐排布,既保留了乡土韵味,又兼具实用功能。

秋日午后,暖阳洒在廊桥桥面,这里成了集镇最热闹的地方,廊桥两侧的木质座椅上坐满了居民,有人拉起二胡、有人唱起老腔,悠扬的旋律在桥面回荡;放学的孩子在桥上追逐嬉戏,路过的村民驻足唠起家常,笑声顺着河面飘向远方。这座廊桥,不仅打通了居民出行的“堵点”,更成了承载日常乐趣的“幸福驿站”,让“出行便利”与“休闲惬意”撞了个满怀。

IMG_256

社区工厂绽笑颜 顾家增收两不误

“哒哒哒……”神河镇社区工厂里,缝纫机的运转声此起彼伏。社区二组的陈桂兰坐在机器前,熟练地缝制着毛绒玩具。“我在这儿干了3年多,每天送完孩子上学再来上班,下午4点提前走接娃,一点不耽误照顾家。”陈桂兰拿起刚做好的玩具,笑着说,“手脚麻利的时候,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补贴家用,挺好!”

38岁的陈顺英是湾寺村人,为了陪孩子在集镇上学,她搬到社区后也曾为没有收入来源发愁。听说社区有工厂,她第一时间来应聘:“按件计费,想多挣就多干,时间自由得很。现在既能上班挣钱,又能盯着孩子的学习,心里踏实多了。”工厂负责人田功梅介绍,目前30名务工者中,大部分是宝妈或需照顾老人的村民。,“我们实行弹性工作制,熟练工月收入能超3000元,这样既不耽误她们照顾家庭,也能保证工厂的生产效率。”

民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从“上门帮办”的贴心服务,到“廊桥惠民”的便利共享,再到“家门口就业”的稳稳幸福,神河镇正以“钉钉子”精神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下一步,该镇将持续落实“五个群众”行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让幸福底色越绘越浓。(供稿:旬阳市神河镇)

责编:刘迪

编辑:王晴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