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石泰峰在第十届中新领导力论坛上强调,政党领导力是变局中开新局的关键。这一论断,在乡镇卫生院有着最鲜活的实践注脚——基层医疗的行动力从不是会议室里的抽象口号,而是田间义诊时贴近群众的听诊器、慢性病台账上精准记录的签字笔、转诊通道里高效畅通的绿色通道,更是乡亲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健康保障。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高发、健康需求多元化的大变局下,乡镇卫生院作为县域医疗体系的“神经末梢”,既是国家“15分钟医疗服务圈”建设的核心载体,也是分级诊疗体系中“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的关键环节。唯有以“应变、为民、革新”三维发力,方能筑牢健康守护的“最后一公里”,这正是基层医疗领导力的核心要义。
以“主动求变”破局,让领导力彰显于破解民生痛点的实效中。基层医疗的领导力首先要体现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破局行动里。群众看病最盼“近、快、好”,而资源不均、技术薄弱曾是基层医疗的“老大难”。各地以改革创新激活基层医疗活力,陕西省旬阳市持续深化“医共体”建设,推动市级医疗技术、设备与乡镇卫生院深度绑定,通过“1+N+1”模式搭建心电、影像等八大资源共享中心;“师带徒”让乡村医生成长为专科骨干,“科包院”对口帮扶精准落地,党员家庭医生团队走遍村落,“一次挂号管3天”“床前结算”等便民举措落地生根。这种将政策红利切实转化为民生实效的实践,正是基层医疗领导力的生动诠释。
以“人民至上”立根,让领导力浸润在为民服务的温度里。“坚持人民至上”是基层医疗领导力的核心底色,从来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融入日常诊疗的每一个细节。乡镇卫生院的领导力,藏在村医待遇稳步提升的民生保障中——让基层医生“留得住、有奔头”;藏在家庭医生团队踏遍村落院坝的脚步里——实现居民健康档案“一人一档一策”精准化管理;更藏在远程医疗打通“看病远”堵点的创新里。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季节性疾病高发等考验,旬阳市基层党组织牵头组建应急防控专班,党员医护人员冲锋在前;日常诊疗中,从老年人上门体检到慢性病精准随访,从孕产妇全程管理到儿童接种提醒,每一项举措都紧扣群众急难愁盼。正如旬阳市构元镇社区居民所说:“以前调个血压都要跑大医院,现在家门口的医生能记住我的用药习惯,比去大医院还省心”,这种发自内心的认可,正是领导力最真实的口碑,让乡镇卫生院既成为应急防控的“先锋队”,又成为日常健康的“守护者”。
以“自我革命”提质,让领导力成长在迭代升级的突破中。自我革命是基层医疗领导力永葆活力的关键密码。基层医疗要从容应对变局,必须打破“小富即安”“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式,在刀刃向内中补齐发展短板。旬阳市在党建引领下,不断完善党组织议事规则,推行“双培养”机制,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让党组织成为凝聚奋进力量的“主心骨”;优化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搭建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平台,通过进修培训、线上会诊等方式提升诊疗水平;持续改进服务流程,从预约挂号到报告推送,全方位优化就医体验。这种与时俱进的自我革新,让乡镇卫生院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中不掉队,在服务模式转型升级中不停步,为基层医疗担当注入持久动力。
大变局时代的领导力,从来不是“高处的风景”,而是扎根乡野的坚守与担当。乡镇卫生院的每一个党组织、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是领导力的践行者与传递者。以党建为引领,把“应变、为民、革新”的要求转化为守护群众健康的具体行动,让基层医疗领导力在破解民生难题中淬炼、在为民造福中升华,既回应了大变局下的领导力名题,更让健康福祉真正惠及千家万户,这正是基层医疗“守门人”始终不变的责任与初心。(供稿: 陈子苗)
责编:李凯琴
编辑:刘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