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生态健康

商洛市妇幼保健院:守护稚嫩幼苗,筑牢健康防线

商洛日报2025年11月13日 第三版刊登商洛市妇幼保健院健康科普文章 守护稚嫩幼苗,筑牢健康防线——儿童秋冬季传染病防治指南

秋风送爽,寒冬将至,又到了儿童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孩子们亲密接触,也给病毒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平稳度过这个“多事之秋冬”,筑牢健康之防线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儿童传染病,学习科学的防治方法。

认识常见的“健康小怪兽”

流行性感冒(流感)

特点:由流感病毒引起,并非普通感冒。其典型症状为突发高烧(常达39—40℃)、全身酸痛、乏力,同时伴有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传染性强,容易引发并发症。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

手足口病

特点: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典型表现为手、脚、口腔内部出现疱疹或溃疡,孩子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口水。部分患儿伴有发热。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玩具、食物等。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秋季腹泻)

特点:主要攻击消化系统,引起呕吐、腹泻(水样或蛋花汤样便)、腹痛、发热。最大的风险是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传染性极强。

支原体肺炎

特点:由肺炎支原体引起,近年高发。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夜间尤为剧烈,初期可能不发烧或仅中低度发热,但咳嗽可持续数周。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构筑家庭“防护网”:预防是关键

预防远胜于治疗,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为孩子建立坚实的防护屏障:

接种疫苗——最有效的“防弹衣”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严重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建议全家老小(6月龄以上)每年秋季都接种。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由EV71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鼓励适龄儿童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属于口服疫苗,也能为婴幼儿提供重要保护。

勤洗手,讲卫生——切断传播路径

教会孩子使用“七步洗手法”,用香皂和流动水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家人也要以身作则,保持手部卫生。不要让孩子用手揉眼睛、摸口鼻。

多通风,少聚集——净化生活环境

即使在寒冷的天气,每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传染病高发期,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均衡营养,适度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保证孩子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水。鼓励孩子进行适度的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增强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规律作息,充足睡眠——筑牢免疫基石

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规律的作息有助于免疫系统保持最佳状态。

孩子生病了,家长怎么办?

一旦孩子出现疑似症状,家长应保持冷静,科学应对:

及时就医,对症治疗:一旦孩子出现高烧不退、精神萎靡、反复呕吐、呼吸困难、严重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切勿自行给孩子滥用抗生素,大多数秋冬季传染病由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

居家休息,避免交叉感染:确诊后,应让孩子居家休息,既有利于康复,也能防止传染给他人。

做好护理,防止并发症:

发热护理: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多喝温水,防止脱水。

饮食护理:提供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粥、软烂面条等。对于口腔有疱疹的孩子,应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补水护理:对于腹泻患儿,防止脱水是重中之重。可少量多次地喂服口服补液盐。

秋冬季是儿童传染病的高发期,这就需要我们家长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用细致的关怀守护孩子,帮助孩子避开疾病的侵扰,让他们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转自商洛日报)

责编:李凯琴

编辑:刘佳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