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神木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持之以恒绿化国土,全面增绿量、提绿质、造景观,搞好生态修复,持续增强环境承载力,为推动神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支撑。
连日来,锦界镇渡口村统筹各方力量,抢抓当前村庄绿化黄金时机,围绕村组因地制宜、因情施策,积极开展植绿增绿、绿化美化行动,厚植绿色生态底色,推动乡村振兴增靓添彩。
今年神木市林业局为渡口村的房前屋后进行了果树的统一栽植,后期,市林业局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栽种的果树进行统一的维护技术指导。同时给村民培训指导养护经验技术,让村民更有信心养护好果树。
“现在村里每家每户房前屋后、院里院外都被各种植被装点,看着就让人觉得舒服。你要是秋天来渡口村,肯定是硕果累累的景象。”锦界镇渡口村党支部书记暴二奇说,渡口村先后被授予“榆林市和美乡村”、“榆林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渡口村的11个村组庭院经济果树种植从4月2日开始,计划栽种鸡心果、梨树、李子、葡萄共计16000余株,目前正在整坑、浇水、剪枝。今年尔林兔、中鸡等18个镇街计划栽种果树90000余株。”神木市林业局庭院经济施工技术人员刘伟介绍道。
2021年至2023年,神木市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学生、志愿者形成合力参与国土绿化,年均参加人数达15万余人次,累计投资19亿元,完成国土绿化任务116.96万亩。包括完成森林抚育43万亩,造林52.11万亩,封山育林8万亩,草原补播治理项目13.85万亩,目前,全市林草覆盖率已达43.2%。
在沙峁镇李家峁作业区,工人们正忙着搬运树苗、打坑、栽树、浇水等作业,工人们分工协作、扶苗栽树、填土浇水、配合默契。
从今年3月份开始,神木市积极有序推进造林绿化工作,采用人工与无人机运输相结合的运苗方式,不仅提高了运苗效率,也节约了人工成本,同时保障了工人在运输途中的人身安全。
神木市林草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志强:“李家峁作业区总规划面积7421亩,计划栽植侧柏、油松等乔木20.2万株;鸡心果、西梅李等经济林6720株,黄刺玫、柠条等灌木8.6万穴。目前项目进展顺利,计划于5月25日前全部完成。”
“今年神木市林草建设主要实施了陕北地区生态修复与治理、中央财政国土绿化、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乡村振兴示范村绿化等19个项目。营造林草总面积25.3万亩,其中,栽植乔木林10.8万亩、灌木林1.5万亩、飞播造林1万亩、退化林修复7.3万亩、封山育林6万亩、人工种草2万亩、草原改良2.7万亩、草原围栏5万延长米。栽植区域涵盖尔林兔镇、锦界镇、马镇镇、贺家川镇等18个镇街,主要栽植的树种有樟子松、油松、侧柏、山桃、山杏、新疆杨、臭柏、柠条等乡土树种共计2800万余株。”说起“林业经”,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神木市林业局局长高继强如数家珍。
截至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90%以上,只有个别标段正在栽植剩余的侧柏,预计5月底前完成所有项目的栽植、浇水、覆土等工作。
在植树造林的道路上神木不会停滞,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任务。今后,神木市将紧紧围绕“一城两廊三区”林草保护发展规划,以黄河直观坡面、毛乌素沙地、矿区等区域生态治理为重点,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不断强化国土绿化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国土绿化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全面完成年度生态建设任务,筑牢陕西北部生态安全屏障。(来源:神木融媒)
责编:杨阳
编辑: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