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镇巴县观音镇紧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精准发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紧盯“新目标”,完善机制强保障
镇巴县观音镇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总体要求,常态化开展动态监测管理,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党政主抓,系统谋划。成立以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不断压实工作责任,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包联协同,多方推进。坚持领导班子成员包片、干部包村工作机制,持续加强对包联干部及驻村工作队管理,结合工作实际,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作用,通过“日常+集中”走访制度,真正摸清家底、探访实情。
常态督学,确保质效。通过“一考、二讲、三比、四查”,即应知应会集中考、政策理论专题讲、实战演练组织比、基础资料互相查等方式,对全镇14个行政村的村“两委”成员和10支驻村工作队进行专项督帮指导,切实解决镇村干部政策知识不熟悉、工作流程不明白、工作重点不掌握、乡情村情不清楚等问题。
狠抓“守底线”,精准监测强帮扶
充分调动包村领导、驻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村社干部等各方力量,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监测前有排查。通过干部走访排查、信息筛选预警、系统数据分析等渠道做到全方位监测,针对大病重病患者家庭、农村低保和特困供养对象等重点人群,认真落实全过程管理工作责任,确保监测对象应纳尽纳、应帮尽帮。目前全镇共有监测户99户310人,2024年新纳入监测户12户44人,已消除风险77 户241人。监测中有落实。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监测对象家庭具体实际情况和自身发展需求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因人因户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精准落实帮扶举措,做到底数清、问题清、措施清、责任清。截至目前,有针对性地为99户监测户制定帮扶计划,落实产业就业、小额信贷、健康帮扶、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400余条,并坚持跟踪监测、动态管理,确保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监测后有保障。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实施开发式帮扶,通过提供劳动机会、公益性岗位保障、雨露计划补助等方式帮助提高劳动技能或能力,减轻看病求学负担,带动务工就业增收。2024年累计为1180人发放一次性交通补助59万元;新申报“雨露计划”204人,发放补助资金31.8万元。
兜底“硬指标”,巩固成果筑根基
抓住控辍保学、医疗保障、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关键环节,与各业务站所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落实落细各项帮扶政策。
强化教育教学保障。按照“控辍保学”要求,紧盯重点时段重点人群,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家庭情况和思想动态。持续落实“两免”“一补”、 困难生活补助及助学金、“雨露计划”等教育帮扶政策,累计发放补助资金155.5万元。
强化医疗卫生保障。全面推行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全镇脱贫人口参保率达100%,落实脱贫人口报销医疗费1131人次;持续提升签约服务质量,重点突出慢性病患者的规范管理和健康服务,慢性病签约617人,做到“应签尽签、应治尽治”。
强化住房安全保障。2024年共开展住房安全集中排查3次,实施危房改造提升9户,重新鉴定农户住房安全等级2407户。四是强化饮水安全保障。严格对照安全饮水标准,聚焦“群众用水、供水工程、水质保障、运行管护、供水服务”五大方面开展拉网式排查,2024年共开展农村饮水安全隐患大排查4次,发现并整改隐患问题25处,维修更换输水管网16公里,惠及群众610户,切实保障群众用水安全。
鼓足“钱袋子”,多措并举促增收
紧盯群众增收目标,镇巴县观音镇持续打好产业帮扶、就业帮扶、联农带农组合拳,助推脱贫群众稳就业、稳增收、迈上致富路。
特色产业促增收。立足自身生态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目标,坚持抓龙头、强集聚、延链条,打造以楮河村、星子河村、大市川村为优势产区的茶旅融合示范区。全镇茶叶种植14000余亩,年产量达900余吨,产值近8000万元。通过土地流转、订单采购、培训加工、入股分红等模式,有效带动农户3000余户,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
务工就业稳增收。聚焦岗位对接、信息摸排、组织输出等重点环节,推送用工信息24期。开展劳务技能培训142人,续聘选聘公益性岗位60人,生态护林员136人。
富民贷款拓增收。全面落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通过发放宣传单、组织镇村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入户宣传,实现应贷尽贷。截至目前,累计发放贷款158户778万元。(供稿:镇巴县观音镇 晏晨)
责编:谷可
编辑: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