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总工会自2014年定点帮扶紫阳县焕古镇大连村以来,持续选派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双过硬”的工会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近年来,市总工会始终与大连村“两委”同频共振、同向而行、同心发力,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目标任务,聚焦基层党建、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基础设施和新民风建设等,围绕驻村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大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大连村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绕党建引领主线,育好乡村振兴“领头雁”
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村“两委”为民服务能力,提升村民的思想认识和自身素质。支部引领产业发展。探索“党建+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主导产业茶产业,现有标准化茶园3000亩,2024年年产值高达30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0余万元;发展特色产业“撩酸菜”,累计带动200户农户致富增收,户均增收额5000元以上。积极选用培育村级后备力量,协助村“两委”做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对2名后备干部加强跟踪培养和动态管理,考察、培育3名入党积极分子。强化教育培训提高能力素质。坚持以党建为抓手,定期开展“主题党日”和“三会一课”,采取座谈会、院坝会等各种形式宣讲党的政策,着力提升村社党员干部理论素养、为群众办事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紧扣产业兴旺抓手,构筑乡村振兴“强引擎”
立足大连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共同制订大连村《茶叶农残检测实施方案》《撂荒茶园流转改造实施方案》《茶园专业管护队运营实施方案》,保障茶叶品质,并积极筹措资金15万余元用于大连村农残检测、撂荒茶园流转改造和精细化管理。为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市总工会协调相关部门投入资金130万元,为大连村引进安装13条、总长6500米的生态山地轨道运输机,惠及茶农150余户,户均节省劳动成本1000余元,成为茶园管理的得力助手,同时协调资金12万元购置无人机一台,为大连村集体经济创收14万余元。市总工会积极发挥职能优势,组织开展各类与茶产业相关的技能竞赛,先后在大连村成功举办陕西省第三届手工制茶技术能手大赛(焕古赛区)、“劳模工匠助企乡村行”活动等,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村里的“土专家、田秀才”对茶农进行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大连村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大连村2024年春茶产量超60吨,综合产值突破3000万元,茶叶鲜叶销售超10万元的农户达32户,有力巩固了茶产业在大连村的主导地位。
注重关心关爱,落实激励关怀政策“暖民心”
安康市总工会始终牢记“为民服务解难题”的宗旨,不断增进干群关系,自觉同村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顺应村民热切期盼,着力解决村民的操心事、烦心事,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2024年,围绕关爱特殊群体、关注民生困苦等主题,在大连村开展春节慰问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和群众35户,为他们送去新春祝福及慰问品,详细了解他们的产业发展、务工、教育医疗等情况,鼓励他们勤劳致富,努力创造幸福生活;开展六一特别关爱活动,为55名留守、困难儿童发放书包、文具、羽毛球拍、毛绒玩具等价值7000余元的慰问品,以实际行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开展集体升学礼,以文明、简约的方式为6名准大学生提供支持与鼓励,助力他们实现求学梦想。同时,市总工会深入开展消费帮扶活动,积极争取省总工会参展名额,协同大连村参加第三十一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展示、推介大连村茶叶、撩酸菜等优质农产品。近三年来,累计帮扶大连村销售农副产品逾百万元。
夯实乡村治理基础,激发乡村振兴“高效能”
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扎实开展“拆违建、清四乱、除残垣、建家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对标对表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陕西省“千万工程”示范村创建标准,积极协调争取10万元专项资金,选取和焕路沿线部分住户,集中打造人居环境整治节点1个,包抓“净美庭院”示范户20户。指导村“两委”每季度召开“新民风”道德评议会,广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每半年开展一次道德模范评比活动,助推形成良好的村风民风。持续深入推进“321”基层治理,成功调处群众矛盾纠纷12起。常态化做好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每月入户走访,扎实做好每年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年度审核及新增低收入人口审核确认工作。(供稿:紫阳县焕古镇大连村驻村工作队)
责编:曾祥秋
编辑: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