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巴山脉那幽邃的褶皱里,隐藏着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铜钱关。它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躺在岁月的河床上,见证了无数历史的风云变幻。
回溯至春秋战国,那诸侯割据、战火纷飞的年代,铜钱关便是秦楚两国争夺的焦点。楚国以其坚韧的民风,在此筑起巍峨长城,宛如一条巨龙蜿蜒于山峦之间,企图抵御秦国的铁骑。而秦国,则以其雄浑的军力,一次次发兵,力图击溃楚国的防线。
岁月如梭,朝代更迭。同治初年,战火再次蹂躏了这片土地。白莲教的起义让铜钱关的城墙遭受了灭顶之灾,曾经的雄关险隘化为残垣断壁,在风雨中默默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悲凉。
时光荏苒,铜钱关逐渐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只有当地的老者,在夕阳的余晖下,对着那片废墟,讲述着那些古老而遥远的故事。
2008年初春的一天,旬阳与竹山仿佛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将两地人民的心紧紧相连,如同秦楚两国虽曾刀兵相见,却也有着割舍不断的文化渊源。一场轰轰烈烈的重修铜钱关行动悄然拉开序幕。两地各出资五十万,共筹得百万巨款,投入到重修工程之中。工匠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带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憧憬,踏上了这片古老的土地。
当地的百姓们得知消息后,也纷纷自发前来帮忙。他们或搬砖运石,或传递工具,忙得不亦乐乎。老人们更是带着儿孙,一边讲述着铜钱关的传奇故事,一边让年轻一代感受这片土地的厚重历史。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重修后的铜钱关焕然一新,正式向世人亮相。旬竹两地的百姓们像迎接盛大的节日一样,纷纷涌向关口。用欢声笑语,载歌载舞,共同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一位旬阳铜钱关的老者紧紧握住竹山竹坪老者的手,感慨万分:“曾经,我们虽同属一地,却因种种原因而隔阂重重。如今,铜钱关的重建,就像一座桥梁,将我们的心紧紧相连。”
竹坪的老者微笑着回应:“是啊,你看这秦岭巍峨,楚天辽阔,我们在这里把酒言欢,共叙友情,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啊!”
关隘处,秦腔的激昂与楚韵的悠扬交织在一起,回荡在山谷之间。人们交换着特产,分享着文化,彼此的心也在这一来一往中更加贴近。
从此,铜钱关不再只是一座古老的关隘,它成为了旬竹两地人民友谊的见证,成为了秦楚文化交融的瑰宝,在和谐社会的画卷上,绘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来源:旬阳文旅 作者:安康市图书馆 王庭德)
责编:谷可
编辑: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