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在留坝县玉皇庙镇下西河村产业基地,村党支部副书记刘运华带着村民们种植天麻。村民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采挖,有的将天麻种子均匀地放置在松软的土壤中,随后用沙土和落叶轻轻覆盖,以保持土壤的湿度和温度,确保天麻能够顺利生长。
与传统林下种植不同的是,下西河村采用大棚栽种天麻。“大棚既能调节生产过程中的光照、温度、湿度等生长要素,缩短天麻种植周期,还能提高天麻的产量,大大降低了种植成本。”刘运华解释说,“村上有闲置大棚,我们村‘两委’就要把闲置资产用起来。”
种什么?怎么种?刘运华经过多方调研及学习后,发现留坝中药材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秦岭生态资源丰富,具有本土的天麻、猪苓等优质种源,再加上留坝县对于发展中药材产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这让他决定发展中药材产业。“大棚除了能种食用菌外,还能种其他的。天麻市场好价格高,对湿度和温度也比较挑剔,就很适合在大棚种植。”他说。
于是刘运华便将改种天麻的想法告诉了村“两委”,并得到了村“两委”的支持。在2023年,村“两委”在他的建议下在外购买了700斤价值2万元的乌红天麻种子进行种植。
“乌红天麻具有产量高、形状好,药用价值也高,市场需求量大,所以我才会选择种植乌红天麻。”刘运华说,“那个时候自己对技术不是很自信,所以就选择无偿帮助村上管理大棚,积攒经验。”
2023年底,村上种植的天麻丰收了,这让管理天麻的刘运华有了信心。“一共种了9个大棚,收了大概1万斤的天麻,给村上带来了8万收益。”
第一次转种天麻就取得了好的收益,这让刘运华坚定了发展天麻的决心,然而,天麻种植道路并不会一直顺风顺水。在2023年底,他在湖北订购了一批乌红天麻种子,由于运输过程出现了问题,导致种子受损,再加之对湿度和温度把控有误,种出来的天麻产量不佳。
“80斤的种子只种出来30斤天麻,原以为会和2023年一样能丰收,没想到自己种还有了亏损。”刘运华说,“我一定是管理不到家,毕竟天麻很‘娇气’,从种子到种植都要非常仔细才行,所以我打算从育种开始学习。”说干就干!为了培育出优质的乌红天麻种子,他在自己家开辟出一间小小的培育室,装上空调,购买了优质的乌天麻和红天麻,踏上了天麻育种之路。
“第一次尝试育种,没经验,两种天麻发芽、开花时间不一样,我都不知道怎么能授粉。”刘运华说。但他没有放弃,通过到略阳、宁强等县学习,向留坝各镇的种植能手请教,并在网络上查阅大量资料,终于将两种天麻的开花时间统一。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运华每天待在小小的培育室不停地试错,一门心思钻研,在育种的时候,也学会了对湿度和温度的把控。他笑着说:“哪个先开花的我就把花挪到室外降温,后开花的就留在室内加温,多试几次,就能一起开花,完成授粉。”
2025年初,刘运华新培育的乌红天麻种子终于迎来了种植期,他看着体型肥厚均匀的天麻种子,笑了:“毕竟是第一次育种,只培育了4000斤的种子,虽然与我预想的有差距,好歹是成了。”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这句话经常被刘运华挂在嘴边,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育种成功后,他便免费为天麻种植意向户提供自己培育的天麻种子。
“刘支书搞这个天麻产业好得很,今年我也领到了5斤的天麻种子试着种,收成好了,我就跟着他一起种天麻。”下西河村村民赵庆发笑呵呵地说,平时他也会到刘运华的大棚里干活,一年下来能多近3万的收入。
在刘运华的示范带头下,下西河村有10余户农户拿到了免费种子种植天麻。“作为村干部,必须想方设法把天麻种成功,把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好。我不仅免费提供种子,还给有需要的村民们免费提供菌棒,只要有村民愿意种天麻,我会毫不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他们。”他说。(高文亚 张源浩)
编辑:李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