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下午,洛川县永乡镇东井村村民王某和西安宫村村民车某因家庭矛盾产生吵架争执,两人面红耳赤,然而,仅仅两个小时,在永乡镇矛盾纠纷工作队的耐心化解下,双方握手言和,并承诺以后相互理解、冷静处理。这一幕,正是永乡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洛川县永乡镇深入贯彻落实县委“133制”,积极开展“三调联动”工作,推行“进门看一看、情况听一听、政策讲一讲、矛盾调一调”服务举措,用“345”矛盾化解法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75起,化解率达92.6%,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
排查为先,用好田间地头“和解密码”。永乡镇坚持“早发现,早介入”,依托15村57个村民小组实现全覆盖网格管理,“一网一员”独立管理,将矛盾排查的触角延伸到每个院落、每片田地。春节之后,镇村16支矛盾纠纷排查队快速行动,入户了解群众需求,并对上一年的矛盾纠纷户进行“回头看”工作,跟踪后续解决情况,做到“全周期管理”。“韩叔,您和隔壁李叔的果园犁沟界限问题彻底解决了吧,没有再发生矛盾了吧?”工作队来到北贺苏村翻开台账,对照年前的矛盾纠纷情况进行核查。镇村工作队已将“回头看”机制常态化,建立“一案一策”跟踪档案,通过电话回访和实地回访相结合,避免已解决的矛盾问题卷土重来。
调解化解,搭建邻里之间“暖心桥梁”。针对常见的土地纠纷、赡养、债务等纠纷,永乡镇打造“乡安无事调解室”“圪崂面馆议事厅”“冯家村红色议事廊”等特色调解议事场所,同时用好服务群众周“解忧”机制,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解开心结,化解矛盾。堡子头村赵某和胡某因财产和子女抚养问题多次争吵,镇综治中心收到此矛盾纠纷后立即召集堡子头村委干部、“乡贤能人”进行调解,通过“背对背疏导+面对面恳谈”,两人明白争吵无法解决问题,同意协商化解,目前已达成初步化解,后续镇矛盾纠纷工作队将持续跟进。
送法到家,开具家庭矛盾“温情处方”。为破解农村法治意识薄弱难题,推出“法律门诊”,联合县法院、检察院定期宣传法律知识,镇派出所、司法所化身“门诊医师”,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开展普法和平安建设宣传,让法律条文接地气、入民心。镇司法所开设“银发防诈课堂”,专为留守老人提供防诈知识宣传,定期在街道、村口进行防诈宣传,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现场演绎上门推销人员诈骗话术,让老人听得懂、记得住。
下一步,永乡镇将加大矛盾排查和化解力度,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关工作。同时,还将升级“平安建设服务卡”,增加“邻里守望”功能,不仅在卡片上印制民警、网格员、职能部门等人员信息,同时在卡片上加入邻里助老员这一信息,切实为辖区内困难人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白 晨)
责编:谷可
编辑: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