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军,中共党员,1995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教育专业,理学学士。从9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宝鸡中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带学生中有20多名考入清华或北大。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宝鸡市教学能手,宝鸡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宝鸡市学科带头人,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已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或参与完成各类课题7项。
帮扶时限:2024年2月至2025年6月
支教宣言: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追求进步,激励学生成才报国。
个人岗位:2023级9班数学教学
新鲜入职,积极融入
镇巴中学是杨亚军老师工作的第二所学校,他1995年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宝鸡中学工作。他说,踏进镇中,就强烈地感受到了当年初入宝中的感觉:一切是那么新鲜,一切是那么的熟悉又陌生。他暗下决心,要以满腔的热情和新教师的状态尽快成为镇中的一员。他尽快地熟悉校园的环境,了解学校、处室、年级的管理和工作要求等。他用心感受镇中,发现镇中的美,用手机记录镇中的美:敬业爱岗的班主任、一丝不苟清理清洁区杂草的学生、充满力量与激情的学生、主动捡拾洒落楼道垃圾的美丽背影、校园的树、校园的天光云影等等。很快,他成了富有活力的镇中一员。
以身示范,悉心指导
杨亚军老师积极参与实践“深度学习课堂”基本范式,认真推进“听评研一体化”备课模式,为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提供坚实支撑。他通过示范课、专题讲座、结对帮扶,分享先进教学理念,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他积极承担联盟校考试命题、审题和年级考试题、训练题的命制、审核工作,引领、指导年轻教师业务成长。他给高一青年教师成长联盟成员做了《怎样读教材、读课程标准?》的分享交流活动。他在认真指导结对教师吴念鹏的同时,通过上示范课、分享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引导青年教师在备课、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上一定要立足学生的学习和问题进行。
杨亚军老师坚持点评、指导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参赛课打磨、同课异构教学设计与实践等,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他的《以激励性评价助力学生推开创新之门》获汉中市“以我的课堂实录为例谈新课标落实”征文活动县级二等奖。他在校内外,在不同年级,针对不同课型,或直接上示范课,或点评指导,或组织研讨交流,或担任评委,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示范指导活动,为新教师的健康成长和快速进步既教给了实践方法,也指明了努力方向。
关注学生,激励学生
杨亚军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成长、进步的方方面面。他在努力融入镇中的过程中,发现了学生身上的许多闪光点,他也注意到年级的每日晨会中几乎讲的都是各班或学生存在的问题。他以此为切入点,在李初发校长的支持下,同年级主任王利,校办主任王明英在2023级高一年级实施“做好做实积极评价,引导激励学生自信创新”的评价改革实践,该活动进展顺利,收效明显,该案例也获评陕西省教育厅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优秀案例。
杨亚军老师在课堂上善于鼓励、激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他努力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活起来。他认真批阅作业,利用课余时间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问。他把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来的有创意的做法加以整理、总结,写出了《对高一(9)学生数学作业精彩解答的赏析》、《在鼓励与欣赏中,引导学生推开创新之窗——学生数学作业创意解答的分享与思考》两篇小论文,先后刊发在《班城教苑》上,分享在班级家长群,很好地鼓励、激发了学生大胆尝试、创新的意识与能力。他还有其他多篇教学论文先后刊登在《班城教苑》。
坦诚分享,共同求索
杨亚军老师毫无保留,坦诚分享了他在从教近30年中积累的工作经验、体会和教训。他先后向全体教师做了《我的德育工作之路——用心、用情、用爱三部曲》、《教研是多赢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我对教研的认识和我的一点教研实践》的专题报告。他在2021级高三复课工作会上做了《高三二轮复课工作经验交流》,分享了宝鸡中学近年来,尤其是高三数学组在二轮复习中的经验和反思。他在2022级高三数学备课组会上做了《高三阶段二试卷分析及对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的建议》的交流探讨活动。
杨亚军老师针对年级各学科制作的训练题(周测卷、检测卷、训练卷等)缺乏统一格式,缺乏对新高考要求在训练卷格式和题型上落实的现状,他以高二数学的训练题为示范,协助学校出台了镇巴中学训练卷格式(卷头、字体、字号、行距等)及题型格式(题型、题数、分值等)的规范要求,为学生从日常训练中熟悉新高考规范,也通过规范的制卷让学生耳濡目染规范及规范之美,这一举动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和学生规范意识的进一步提升。
注重反思,家校共育
县中的学生整体上勤奋好学,努力追求进步。但父母在外打工,或单亲家庭的孩子占比还是较高,也有一些孩子因家长疏于管教,被手机、游戏或网络小说等吸引、甚至沉迷,上课精神状态差(经常打盹),作业、练习抄袭应付。杨亚军老师针对班上这一问题,他主动与班主任老师沟通,并积极和家长联系,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和孩子周末、节假日在家的表现,指导家长耐心教育,逐步引导孩子认清社会发展的趋势,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追求。他指导家长,除了说教,更重要的是,要从具体的事情(如手机的使用场合、时长)入手,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家长要经常过问和检查孩子周末和假期作业的完成情况。
杨亚军老师还把自己学习到的、了解到的国家在教育方面的重大变革和今后学生就业、择业的趋势分享给家长,提升家长对孩子指导教育的能力。他通过在家长群与家长互动,分享孩子们在课堂、自习、作业完成、主动问老师问题等方方面面的具体情况,或提醒家长加强引导教育管理,或提醒家长注意适当鼓励,努力调动家长参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该举动目前已初显家校协同教育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家长对教师工作和学校工作的了解、关注和理解。
展望未来,砥砺前行
杨亚军老师将继续学习并实践“班超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育人目标,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励德正行,在青年教师培养,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人成才方面,继续大胆实践,与同事们一起为镇巴中学的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杨亚军老师他们帮扶团队的帮扶工作,不仅提升了镇巴中学的教育质量,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教育力量。他们的工作和付出展现了教育帮扶的深远意义,为更多山区的孩子带来了希望和未来。(供稿:镇巴中学)
责编:卓西玲
编辑: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