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阳光斜照进西营镇天逸社区,双兔玩具厂车间里,缝纫机的清脆声响与工人们的笑语交织成曲。一箱箱打包整齐的毛绒玩具即将远行,它们的“足迹”将跨越重洋,而这份“甜蜜的忙碌”,正在悄然改变着西营人民的生活轨迹。
清晨的厂房里,200余名工人指尖翻飞,布料与棉絮在流水线上流转,每类工人各司其职,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我们厂采取的是订单式作业,订单来了我们就抓紧干,自厂子开办以来,缝纫机的哒哒声就没停过,虽然繁忙,但是还是为能在家门口就业而感到高兴”社区工厂工人张良飞说道。
凭借稳定的订单和可靠的品质,双兔玩具厂已经与欧美、日韩及东南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赶制完之前的订单后,我们厂又接到了一个80万只的订单,截至目前,双兔玩具厂的订单已经达到了100余万只”工厂经理黄英高兴地说道。
为保障产能,工厂采取“弹性用工+技能培训”模式,旺季吸纳本地劳动力400余人,淡季则开设质检管理、手工编织等技能,让员工“淡季不赋闲,技能随身带”。目前,员工月均工资可达到2500元,熟练工月收3800元。“从签约到投产只用了一个半月,我们社区平时也会在各种活动中号召门前赋闲在家的居民去玩具厂报到,既能挣钱,又离家近,现在工人都是‘抢着去’。”天逸社区党支部书记吴丰喜感慨道。
“以前去县城打工,来回就要两个小时,现在下班还能接孩子,照顾老人。”39岁的阮家芳一边缝制玩偶一边说。比起这些,更值得一提的就是工厂对待员工像家人一般,免费宿舍、员工食堂、课后辅导班等,多方面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
当夕阳为车间镀上金边,最后一箱玩具即将启程。订单簿上的数字终会刷新,但比数字更动人的,是缝纫机旁母亲轻哼的摇篮曲,是老人擦拭眼镜时镜片上的微光,是游子归乡时行囊里那枚西营制造的小熊玩偶。
毛绒玩具承载的不仅是柔软的温暖,更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底气。在这里,“家门口的好工作”不再是奢望,而是写进土地里的诗行,更是一道坚实桥梁——一头系着世界订单,一头系着乡土炊烟。(刘 焱)
责编:谷可
编辑:李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