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吴堡县档案馆晨光微启,便迎来了一批访客——全县60余名党员发展对象以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成为当月走进这座文化殿堂的先行者。
随后的数日,这里持续升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师生来到这里开展暑期实践活动,西安财经大学“三下乡”师生在此沉浸研学,退役军人事务局转业军士前来观摩学习……短短一周,便有180余位访客流连于泛黄的卷宗与珍贵的实物之间,在工作人员的娓娓讲述中,触摸历史脉络,感悟文化深意。这持续涌动的参观热潮,正是吴堡县档案馆深耕文化传承、活化馆藏资源成效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吴堡县档案馆坚持守正创新,筑牢档案业务基石,持续推进档案征集工作,定期举办机关档案培训班,不断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进程。在做好档案基础业务的同时,该馆持续打造“三馆一室”文化矩阵,将重心锚定于档案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表达,使之成为吴堡闪亮的文化名片。
走进贾四贵艺术博物馆,方寸剪纸间,《光明在前》《龙脉相续》等佳作匠心独运,凝结着对美好的祈愿。踏入榆林首家契证展览馆,200余件跨越数百年的地契静默陈列,距今已有360多年历史的《顺治十七年地契》,无声承载着土地制度的厚重沧桑。徜徉于文史资料展馆,清代县志的墨香、边区公债的印记、朱德亲笔的奖状、泛黄报
纸上的时代风云……无不诉说着吴堡的往昔峥嵘。
(文史资料展馆)
置身特色党建活动室,多语种领袖选集、领袖珍贵影像与历史徽章交相辉映,“党建促档建 初心映兰台”的品牌理念,让红色血脉在此赓续传承。吴堡县档案馆,这个集展览、收藏、研究、教育于一体的平台,日益成为公众探寻历史、感悟文化的热门之地。
(党建活动室)
如何让尘封的记忆焕发新生,飞入寻常百姓家?吴堡县档案馆以“创新宣传、多维传播”破题。今年以来,该馆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分层次、多维度开展档案系列宣传活动:线上征集抗战史料,唤醒民间记忆;“档案里的故事”讲座在校园内播撒文化种子;新媒体栏目《档案说》以短视频的形式让历史跃动指尖;联合多部门举办活动,通过历史展板陈列、文物史实宣讲、短信推送及特色文创产品展出,让档案文化可观可感、触手可及。
档案编研与媒体融合,则为文化传播插上了翅膀。《契证展览馆藏品》《文史资料》等书籍系统梳理馆藏精华;《吴堡县文史资料馆》《陕西吴堡县:打造榆林市首家契证展览馆》等视频在省市各大平台展播;吴堡籍作家秦锦丽妙笔生花,创作《一张薄纸万千厚重》《吴堡有个契证展览馆》等文章,从文学视角深度解读契证魅力,显著提升吴堡档案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下一步,吴堡县档案馆将继续深挖馆藏,以“党建+档案”为引领,拓展征集渠道,创新宣传形式,强化教育功能,让沉睡的档案持续焕发时代生机,为守护地方文脉、增强文化自信贡献档案力量。(供稿:吴堡县档案馆)
责编:杨阳
编辑: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