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热点聚焦

汉阴县平梁镇的“智”富经、“议”事诀、“炼”兵策

近年来,汉阴县平梁镇多举措“智”富经、“议”事诀、“炼”兵策,让党的创新理论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沃土生金,“智”绘乡村新画卷

产业旺,乡村兴。汉阴县平梁镇紧紧牵住这个“牛鼻子”,在特色农业与智能化升级的道路上奋力奔跑!

IMG_257

蚕桑织就“新锦绣”:乘着苏陕协作的春风,平梁镇的兴隆佳苑桑蚕制种场项目破茧成蝶!1500亩土地焕发生机,20座现代化蚕室拔地而起,智慧化小蚕共育室、智能化研学蚕室如明珠点缀其间,一个现代化的制种厂应运而生。携手安康市蚕种厂,实行订单生产、保底回收,给蚕农吃下了“定心丸”。6名技术员扎根社区,手把手指导,严把质量关。这,正是平梁镇蚕桑产业华丽转身的缩影,稳稳托起了乡亲们增收致富的希望!

拐枣酿出“幸福酒”:谁能想到,昔日二郎村的拐枣,曾寂寞挂在枝头无人问津,甚至被当作柴烧?如今,小果子撬动了大乾坤!千亩拐枣园绿意盎然,乡亲们用上小巧的不锈钢设备烤酒,出酒率喜人,鲜果亩产值从1万元跃升至2.16万元!酒糟喂养的肉牛膘肥体壮,一条“种植—加工—养殖”的绿色循环链完美成型。19户乡亲抱团发展,年产业规模突破千万元大关!这不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生动、最醇香的写照吗?

院坝议事,共绘民生“同心圆”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把解决问题的舞台,搬到了乡亲们的家门口!

IMG_262

热茶建起“连心桥”:在平梁镇的村组院坝里,几把木椅、一壶热茶,就是群众的“议事厅”。镇村干部和乡亲们围炉而坐,促膝而谈。党的好政策、好声音,在拉家常中传递;乡亲们的操心事、烦心事,在说事论理中碰撞。问题摆出来,办法议出来!能解决的,当场拍板,立行立改;暂时有困难的,承诺时限,挂图作战!看,这就是去年安合村院坝会上的暖心一幕。自推行以来,9000余人次参与,105件民情意见件件有回音,办结91件,群众满意率高达94.5%!

“两说一商”解难题:镇人大创新“两说一商+代表议事”机制,让“烦心事”变“暖心事”。就拿兴隆佳苑社区充电桩安装来说,选址曾争执不下。几轮院坝会下来,大家摆事实、讲道理、共商议,最终找到了既安全又便民的“黄金点位”,一场关乎安全与便利的“拉锯战”,在民主协商的暖流中悄然化解。

淬火成钢,锻造“三农”生力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深知,乡村振兴的硬仗,需要一支沉得下、扛得住、干得成的铁军!

“硒果讲堂”接地气:平梁镇打破课堂围墙,把“硒果讲堂”搬到田间地头!以“户外拉练+技能提升+轮岗锻炼”三维机制为熔炉,锤炼青年干部。青年干部“组团服务”化解矛盾,在调解一线倾听最真实的民声,在泥土芬芳中向老农学习农耕智慧,在实践课堂里汲取基层真经,锤炼担当的“铁肩膀”,让能力在沃土中拔节生长。

“多维轮岗”强筋骨:创新轮岗机制,搭建成长“立交桥”。配套动态考核机制,让青年干部在多岗位、多挑战中百炼成钢,持续释放赋能发展的强劲动能!

同志们,回首来路,平梁镇的点滴变化,是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沃土上结出的丰硕果实。从蚕桑的银丝里,看到了科技赋能的希望;从拐枣的醇香中,尝到了绿色发展的甘甜;从院坝的炭火旁,感受到了民心凝聚的力量;从年轻干部沾满泥土的脚步中,看到了乡村未来的脊梁。

IMG_269

站在新的起点上,平梁镇将继续深学笃行党的创新理论,扎根沃土,锐意进取,以“智”为笔,绘就更壮美的产业新图;以“议”为桥,织就更紧密的干群同心圆;以“炼”为炉,锻造更过硬的三农生力军。让党的好政策在平梁的山水间继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让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书写得更加精彩纷呈!(通讯员:刘柯均)

责编:曾祥秋

编辑:刘佳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