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略阳县乐素河镇:聚焦民生“微实事” 绘就乡村新画卷

今年以来,略阳县乐素河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运用“小切口”工作法,从一桩桩看得见、摸得着的“微实事”入手——修建便民亭、打造口袋公园、新建便民候车亭、推进全域路灯亮化……一系列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民生举措,不仅显著提升了乡村生活品质,更让“民生温度”可感可及,成为践行初心使命、增进民生福祉的生动写照。

便民亭筑起“连心角”,党心民心共凝聚

走进小湾村安置点文化广场,一座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木质便民亭格外醒目。飞檐翘角的造型与周边绿植花卉相映成趣,舒适的座椅、明亮的照明设施一应俱全。“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规划阶段我们就充分吸纳村民意见。”小湾村党支部书记介绍道,“针对村民反映强烈的缺少公共休闲空间问题,我们结合文化广场改造提升工程,将便民亭建设纳入其中,既保留乡土韵味,又实用便民。”如今,这座便民亭不仅成了村民茶余饭后的休闲场所,更成了凝聚党心民心、融洽邻里关系的“乡村会客厅”,让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的联系更紧密、情感更深厚。

口袋公园“添新景”,宜居乡村展新颜

盘活闲置资源,变“边角地”为“金角银边”。在徐家坝村,镇党委积极回应群众对美好人居环境的新期待,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要求落到实处,把曾经的闲置空地精心改造,打造成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口袋公园”。步道蜿蜒其间,花草树木点缀其中,处处透着生机与活力。“家门口就有公园,走两步就能锻炼身体,晚上还能带着娃娃散步,这日子越过越舒坦!”村民李阿姨一边在步道上散步,一边感慨道。傍晚时分,公园里欢声笑语不断——孩子们在嬉戏,老人们坐在长椅上休息,“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愿景正在乐素河镇一步步变为现实,成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亮丽一笔。

候车亭搭起“便民桥”,精细治理暖人心

着眼于补齐乡村公共服务短板,乐素河镇在任家坝村等交通节点新建了标准化候车亭,有效解决了群众“等车难”问题。宽敞的顶棚遮阳挡雨,整齐的座椅方便歇脚,贴心的设计让每一位候车群众都能感受到便利与温暖。“以前等车日晒雨淋,现在有了候车厅,坐着等车方便多了,政府真是想到我们心坎里了!”村民张大姐连连称赞。小小的候车亭,不仅提升了群众出行体验,更成为提升乡村治理精细化水平、传递文明乡风的新窗口,让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更畅通。

路灯照亮“平安路”,民生福祉看得见

为切实解决群众夜间出行安全隐患,乐素河镇将全域路灯亮化工程列为重点民生项目。夜幕降临,乐素河镇主干道和村组道路沿线,一盏盏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逐渐亮起,宛如一条“银河”。全镇亮化工程覆盖12个村,今年累计新安装太阳能路灯200余盏,彻底解决了群众夜间出行“摸黑”问题。“现在路亮了,心更亮了,安全更有保障了!再也不用打手电筒走夜路,晚上串门都安心多了!”村民们纷纷点赞。一盏盏路灯,照亮的是回家路,守护的是大平安,既夯实了乡村安全基石的“最后一米”,更点亮了百姓心中的“平安灯”“幸福灯”,让民生福祉看得见、摸得着。

聚焦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用心用情用力把更多“民生清单”转化为群众满意的“幸福账单”,从“一处美”到“全域美”,从“生活便”到“心里暖”,略阳县乐素河镇用一桩桩暖心实事让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真正可感可及、融入百姓日常,这不仅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成功实践,更是践行初心使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生动注脚。(来源:汉中日报)

责编:谷可

编辑:王晴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