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高质量发展

南郑区:五好“稻路”走出农业生产新天地

8月28日,南郑区新集镇汉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西汉眯起眼睛,望着眼前这片金浪翻滚的稻田,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他笑着说道:“今年我们合作社1200亩水稻丰收了,最低亩产也在1300斤左右,明年准备再扩大400亩,面积达到1600亩。”作为全省粮油生产大县,汉中市南郑区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以系统推进“好农田、好机制、好品种、好农机、好方法”“五个好”集成应用为核心,持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南郑力量。

IMG_256

为确保粮食产能稳定,南郑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划定粮食生产基本农田保护区43.89万亩。通过推行“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模式,大力实施灌排设施提升、宜机化改造和耕地质量提升三大工程,不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目前,保护区田间道路通达率达90%以上,水田灌溉设计保证率超70%。2024年以来,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85万亩,实现全区基本农田“旱涝保收、宜机作业”。梁山国土所负责人冯川表示,“我们积极协助镇‘田长办’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真正守好群众的‘吃饭家底’”。

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南郑区将粮食安全纳入党政领导考核,大力发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全托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将水稻、玉米、油菜等作物纳入政策性保险,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惠农政策,并将播种任务分解到镇(街道),确保完成48.3万亩粮食播种面积。汉山街道草堰村通过整合流转撂荒地,实现集约经营,亩均增产约100公斤,2024年取得了860亩耕地亩产1400斤的成绩。“现在集约经营每亩增产200斤,这是我们合作社端牢饭碗的底气。”汉山街道办草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李双喜说。

种源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关键。南郑区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聚焦关键作物、关键品种、关键环节、关键区域,通过集成推广高产技术模式和机械化生产,扩大单产水平较高的作物种植面积和占比。加快高产优质品种推广,确保水稻、玉米、油菜良种覆盖率分别达99.2%、98.9%、99.1%,大豆良种覆盖率达62%。

南郑区依托优势合作社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力度,通过提供耕、种、管、收等全程化农业服务方式,提高合作社服务能力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全区成立了15支农机作业服务队,不断培育农业多元化和社会化服务,确保农民增产增收。“截至目前,全区办理购机补贴机具499台。秋季水稻机收投入机械200台,预计收获高峰达600台套以上,全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5%。”南郑区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副主任王琦介绍。

IMG_257

在农业科技方面,南郑区积极推广“稻油轮作1253”、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等高效模式,并以“四个田”(区委书记示范田、区长样板田、农技专家丰产田、支部书记攻坚田)建设为抓手,通过创建百亩核心攻关田、千亩高产示范方、万亩丰产示范片,集成推广水稻“两增一控”、小麦“一增三促”、玉米“两增一稳”、油菜“一增三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及“三主融合”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点带面促进粮油生产提质增效。2025年,全区建成百亩攻关田53个、千亩示范方39个、万亩示范片4个,示范总面积8.43万亩,有效带动大面积单产提升。同时,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5%,统防统治率超52%,为粮油丰收提供坚实技术保障。

南郑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孙晓表示,南郑区粮食生产潜力大、后劲足,未来将继续深入推进粮食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来源:群众新闻网)

责编:曾祥秋

编辑:刘佳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没有了

已是最早文章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