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留坝:“法治+文旅”双向赋能和美乡村建设

今年以来,留坝县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为核心抓手,打破普法宣传与文旅发展的壁垒,创新打造“法治+文旅”深度融合新模式。如今行走在留坝的山水间,法治精神不仅融入自然风光、浸润游客心田,更在乡村沃土上筑起普法新高地,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融法入景,让每寸风景都成普法课堂。走进留侯镇营盘村,法治教育长廊沿河岸线延展,与足球小镇的活力景致相映成趣,游步道旁,印有“民法典小知识”的特色指示牌错落分布,游客漫步赏景时,抬眼就能读懂“物权保护”“侵权责任”等法律常识。这并非个例,依托和美乡村建设,留坝县将法治元素柔和融入乡村肌理。玉皇庙镇两河口村的法治文化公园里,红色法治文化与现代法律条文相得益彰,游客在追忆红色历史的同时,也能学习《爱国主义教育法》;马道镇花草门村的法治步道上,“邻里纠纷调解”“土地流转维权”等“以案释法”小故事图文并茂,引得村民茶余饭后驻村观看,不少游客也停下脚步,跟着故事学法律、懂维权。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6个特色法治文化长廊、公园,串联起乡村景点与法治宣传点,打造出“一步一法、移步学法”的沉浸式普法旅游线路,让乡村风光与法治文化同频共振。

就地取材,让每个故事都含法治密码。“当年栈道上的‘工头’要和工匠签订‘质保协议’,这和现在的施工合同异曲同工……”在栈道博物馆景区,“法律明白人”队伍中的公益律师正结合栈道文化,为游客讲解古代契约精神与现代合同法的关联。这支由律师、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组成的队伍,是留坝“法治+文旅”的“移动普法站”,他们不背枯燥法条,反倒结合案例讲本土故事,从山里人“一诺千金”的老规矩,延伸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里的诚信要求,把留坝故事里的法治基因,揉进游客和经营者的日常。不管是在游客中心帮游客解答“买了特产不满意咋退换”,还是在景区宣讲“权责条款”,他们总用“身边事”当引子,让法律成了听得懂、用得上的“家常话”。如今在留坝,“人在景中游、法在游中学”早不是口号,而是游客逛景区、赏山水时,随手就能接住的法治温度。

优化服务,让每次出行都有法治护航。“多亏律师上门指导,我们终于把民宿入住合同里的模糊条款改清楚了,再也不怕和游客起纠纷!”留侯镇一家民宿经营者感慨道。为让法治服务跟上文旅发展节奏,留坝县针对民宿、农家乐、绿色食药企业等主导产业,组织民营企业家们召开律企对接工作会,让法律服务跟着游客走、围着项目转。引导民营企业法律服务中心开展入企“法治体检”专项行动,律师团队上门解读《旅游法》等,帮企业排查经营风险、化解矛盾纠纷。同时,留坝还将普法融合文旅体验,编排“反诈三句半”等普法情景剧,在紫柏广场、民宿聚集地等巡回演出。游客在欣赏留坝山水风情、感受民俗文化的同时,也能在欢声笑语中增强法治意识,触摸到法治带来的温度。(来源:汉中日报 作者:蒋纯)

责编:曾祥秋

编辑:刘佳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