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于降雨频发,地质灾害防治压力持续加大,凤县自然资源局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做好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障群众安全,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将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按照领导包片、股室包镇制度,联合平战结合技术支撑单位对全县在册的17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156处风险区开展新一轮的全面排查巡查,利用全体干部下沉、监测预警系统、无人机运用等手段,持续优化“人防+技防”的监测预警体系,督促各镇、村、群测群防员和巡查员严格执行汛期工作制度,务必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多措并举做好各项防范工作。
唐藏镇积极探索“人防+技防”新模式,引入无人机技术用于日常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监测,显著提升了地灾防治工作的效率与精准度,为辖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增添了一道坚实的“空中屏障”。
传统的地质灾害巡查主要依靠巡查人员翻山越岭、徒步进行,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受地形、天气等因素制约大,对于一些人员难以抵达的陡坡、悬崖、裂隙等关键区域,难以进行近距离、全方位的细致观测。为破解这一难题,唐藏镇引入高清摄影及遥感无人机参与巡查。无人机巡查具有视野开阔、机动性强、分辨率高、不受地形限制等突出优势。操作人员通过地面站控制,即可轻松操控无人机飞抵隐患点上空,从不同角度进行悬停凝视、多维度航拍,实时传回高清影像和数据。
“以前巡查一个复杂的隐患点,可能需要大半天时间,遇到险峻地段还存在安全风险。现在有了无人机,十几分钟就能完成初步航拍扫描,影像清晰直观,裂缝位移、坡体形态变化等细节一目了然。”唐藏镇的一名地灾巡查员在实地操作后深有感触地说。
利用无人机开展巡查,主要实现了三大提升:一是巡查效率倍增。无人机可快速覆盖大片区域,尤其适用于灾后应急调查和汛期快速排查,为防灾决策争取宝贵时间。二是监测精度提高。通过高清相机和后期影像对比分析,能够精准识别地表细微变化,及时发现潜在变形迹象,弥补了人眼观测的局限性。三是安全风险降低。避免了巡查人员直接进入高风险区域,有效保障了人员安全,同时实现了对危险区域的“非接触式”精准监测。
“无人机技术的应用,是我们推动地灾防治工作向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型的重要一步。下一步,我们将在总结唐藏镇经验的基础上,适时在全县范围内推广这一做法,并探索将无人机航拍数据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深度融合,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立体监测网络,全面提升我县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凤县自然资源局主要负责人表示。
科技力量的注入,让地灾巡查监测的“耳目”更加敏锐,“触角”延伸更远。唐藏镇的成功实践表明,拥抱新技术、运用新装备,正成为筑牢地质灾害防治人民防线、守护美好家园的关键驱动力。(徐立宏)
责编:刘迪
编辑:刘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