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改革创新

秦岭蜜香飘丝路:花想蜂的“文创破壁记”

当秦岭蜂蜜遇见“十三朝”文化,当“废弃”蜂蜡遇到现代科技,会碰撞出什么火花?

生态筑基、科技赋能与文化创新,作为商州唯一一家“蜂”产品创新企业,花想蜂为蜂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生态筑基,秦岭馈赠的“金色遗产”

“商洛全域处于秦岭腹地,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对于中华小蜜蜂而言,这里是最佳的蜜源地。”企业成立之初,便以“公司+农户+合作社”模式,高于市场价格在区域内收购蜂蜜,订单式管理,让蜂农规范化生产——波美度达41.5度以上的优质蜂蜜,带动全区蜂蜜的质量、总量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IMG_256

如今,蜂产业已成为商州打造“中国康养之都核心区”的重要生态产业——蜂蜜的药食同源特性。经过一系列的评测,花想蜂牌土蜂蜜在“扬子江杯”大健康药膳厨王争霸赛中成为国家级大厨参赛菜品“太极山药”的指定食材,在药食同源的赛道上备受医药专家和著名餐饮渠道的关注。

从商州到陕西,花想蜂的“蜜源版图”不断扩大:除了本地的秦岭土蜂蜜,还扩展了佳县枣花蜜、永寿槐花蜜、定边荞麦蜜、安康枇杷蜜等9类蜂蜜,构成多元化矩阵;喜蜜、条蜜等便携类包装产品,精准对接婚庆、白领写字楼等场景。更妙的是,包装设计——大秦岭的地形图加上商州鹤城的别称,以鹤为点缀,刻画群山风貌,让每一瓶蜂蜜都成为“行走的商州名片”。

科技赋能,秦创原浇灌的“创新之花”

创业之初,公司创始人魏坤在蜂农处目睹他们将剩余的蜂巢渣拿去喂猪,直呼“可惜!蜂巢里有蜂蜡的,经过过滤和凝固,可以取出很多优质的蜂蜡,这能做成各种日化品,比蜂蜜还值钱。”这瞬间点燃了她“变废为宝”的决心。彼时,商洛蜂蜜产业刚发展,蜂蜡价值被严重低估。

科技成为破局密钥。2021年9月,花想蜂入驻秦创原(商洛)创新促进中心,科研资源如活水涌入:与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对蜂蜜质量进行把关;配合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青年科学家课题,取秦岭中华小蜜蜂蜜囊,用数据证明其蜂种优势,填补了该领域的科研空白;与商洛学院进行产学研合作交流,和学科带头人共同录制线上课程,在超星平台播放,完成企业进课堂、企业进课程的校企协作新模式,并获得陕西省农业科技双创大赛初创组三等奖。

IMG_256

通过花想蜂的研发,蜂蜡被赋予了千种模样:替代保鲜膜的蜂蜡保鲜布,能自然降解;应急蜂蜡遇火可熔成密封胶,成了户外爱好者的“救命神器”;蜂蜜润唇膏加入蜂王浆提取物,成为西安地铁文创店的爆款。2024年,花想蜂蜂蜜斩获第31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奖”——这一中国含金量最高的国家级农业奖项,正是对其“科技兴农”路径的最佳认可。

文化创新,周秦汉唐的“时尚重生”

如果说,科技的魔力,让蜂产品彻底跳出“食用”的单一维度。那么,文化的渗入,则是花想蜂另一个赛道的核心竞争力。

在花想蜂的展厅里,一组“十三朝蜜礼”礼盒格外抢眼。“周秦汉唐”四朝人物身着汉服,舞姿曼妙,花朵飘飞,蜂蜜如金色丝带般在空中流淌。四种蜂蜜呼应四个朝代特质,视觉味觉奏响双重交响。“以前很多人觉得蜂蜜只是食品,直到来了花想蜂才知道,它也可以变成艺术品。”魏坤指着展柜解释道。

“商洛兼具秦风楚韵,坐拥秦岭最美之地,可以说商洛不缺文化资源,缺的只是现代表达。”魏坤深谙此道。在她看来,“文创的本质,就是用当代语言翻译传统文化。”花想蜂的产品,是秦岭生态与十三朝文明的创意对话,更是“文创+农业”的创新结合。

借船出海。借力陕西文旅大IP,花想蜂与“兵马总动员”联名推出蜂蜜产品。活泼的插画描绘了兵马俑伙伴们穿梭在石榴花(西安市市花)与连翘花(商洛市市花)丛中辛勤采蜜的生动场景,寓意“西商融合”,实现了农特产品向文创精品的华丽转身。随后,与老城墙、华清文创、大唐不夜城银泰商城诸多陕西大“IP”的联名合作,让花想蜂大放异彩。

同时,商州文化也成为花想蜂的创作富矿。“结合商州地域文化特色,挖历史,探地标,重实用,出精品。”魏坤竭力让商州“符号”实现时尚转译。

2022年,花想蜂首支浮雕蜂蜡口红在第十届西部文博会惊艳亮相,蜜之吻丝绒口红套盒成功拿下陕西旅游商品大赛银奖,成为商州首个省级文创奖项。该套盒融入商州鹤城元素,膏体源自秦岭蜂蜡,天然、滋润、保湿……包装尽显商州风情。“商韵双擎”茶具套盒灵感源于东龙山双塔,作为商洛市的象征,“叠则为塔,分则为盏”,其独特的八角形结构和层叠的屋檐设计,蕴含着历史的厚重。让使用者在品茗的同时,感受到商洛文化的魅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方丝巾尽显最美商洛”。丝巾画作以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方式为基调,以商山洛水为框架,仙鹤飞舞、四龙戏珠、秦岭博物馆、望江楼、市花连翘等商州“符号”尽绘其上。每一次丝巾在风中舞动,都是商洛的山水人文在轻盈跳跃。在央视《远方的家》栏目上,收获了来自全国无数粉丝的点赞。

IMG_256

凭借精准定位与深厚文化内涵,商州文创频频亮相国内外大型礼品展。东京礼品展上,“唐风繁花”系列文创蜡烛让外国友人沉醉。产品入驻秦岭博物馆、华清宫文创店,成为游客带得走的“康养记忆”。在大唐不夜城的花想蜂专柜,日均接待游客高达1.5万人次,许多人专为文创而来,最终成了商洛的“宣传员”。

理念共生,与康养之都同频的“甜蜜事业”

在花想蜂的产品矩阵里,“吃”与“养”的边界被彻底打破。内服端,“蜜礼”礼盒不仅收纳了商洛土蜂蜜、佳县枣花蜜等不同蜜种,更在包装上巧妙构思,让每一口甘甜都带着文化的温度;外敷端,研发中的蜂蜜护手霜、蜂蜜面膜冲刺美妆赛道,主打“天然滋养”概念。最令人惊叹的是蜂蜡的“逆袭”:曾被当作废料喂猪的蜂巢渣,经提纯、塑形后,化作“兵马俑”蜡烛,在迪拜消费品展上被55家国际客户疯抢。“这款蜡烛点燃时,闻到的不仅是天然蜡香,还有秦岭森林的气息和文化的味道。”魏坤笑着说。

如今,花想蜂已构建起“可食用(蜂蜜)+可穿戴(蜂蜡口红、蜂王浆润唇膏、护手霜)+可收藏(蜂蜡文创摆件)”的三维康养生态。在西安、商州各大景区的文创店,游客既能买到冲泡即饮的便携蜂蜜,也能带走一支印着“鹤舞林间”的润唇膏,甚至能和爱人共执非遗技艺的“一芯双烛”——这些产品不再是单纯的“土特产”,而是能融入日常生活的“康养符号”。

花想蜂的故事印证着:当生态资源遇见科技创新,当传统文化碰撞当代设计,农业便能突破“土特产”的边界——蜂蜜不仅是食品,更是可使用的文化、可收藏的山水。而这条路径的核心密码,正是商州“生态康养之都”的定位:让自然馈赠转化为文化资本,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产业升级的引擎。

如今,秦岭的槐花香通过蜂蜡分子飘散在迪拜商场、希腊景区、阿拉木图超市……商洛第一次以文化创造者而非资源提供者的身份,参与全球文创价值的重新分配。这场仍在继续的“蜂”革命,正为每个商洛人酿造着比蜜更珍贵的文化自信。(供稿:商州区文旅局)

责编:曾祥秋

编辑:雷娜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没有了

已是最早文章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