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县高崖镇地处陕甘交界海拔1200米的山塬,山大沟深却藏着得天独厚的农业优势——海拔高、光照足、昼夜温差大,孕育出的玉米颗粒饱满、香甜多汁。然而,过去许多年,“种强销弱”的难题曾困扰着当地农户。

如今,这里的玉米不仅被加工成优质农产品,还被研发成玉米食品、玉米酒,市场供不应求。从滞销困境到“金穗飘香”,高崖玉米的蜕变,正是苏陕协作结出的致富硕果。
山塬困境:玉米“贱卖”愁坏庄稼人
“以前的玉米收购、销售困难,附加值低。”高崖镇高明村村干部张喜明至今仍记得当时的焦虑。全镇4300多人中,3000余人以种植玉米为主要收入来源,年种植面积达4万多亩,却因缺乏深加工渠道和稳定销路,只能“看天吃饭”。
转机出现在苏陕协作的深化推进中。对口帮扶千阳县的江苏省新沂市,在高崖镇累计投入协作资金近500万元,帮助当地群众修建玉米存储仓库15座,硬化晒场1000平方米,新建1300平方米钢结构鲜食玉米加工车间、350平方米速冻冷库等,助力打造玉米示范种植基地5000亩,引进鲜食玉米生产线一条,显著提升了产品加工能力和附加值。
千阳县供销社与新沂市搭建产销对接平台,高崖玉米糁子等产品首次进入江苏市场,得到消费者的一致认可,提振了群众发展玉米产业的信心。

协作破局:企业牵手农户种出“希望穗”
经过赴陕挂职干部的牵线搭桥,江苏恒惠食品有限公司经过多轮调研选品及市场测评,针对高崖玉米的特点,研发出猴头菇玉米糊、葛根玉米糊、南瓜玉米糊三种产品,消费者反馈,高崖镇所产玉米糊更加香、甜、糯,获得市场好评。
江苏恒惠食品不仅提供产品研发、加工服务,还在品牌创建、包装设计和电商销售等方面为高崖镇提供了专业指导和全方位支持。镇干部化身“带货主播”,在江苏展销会上现场冲泡,让“高崖味道”走进扬州商超。如今,全镇探索“145”模式推进玉米全产业链发展,成功研发玉米糁(面)、玉米锅巴等产品,全镇种植玉米4.2万亩,玉米最高亩产突破1700斤,户均增收5万元,高明村集体收入突破100万元,工作经验被《宝鸡改革》等刊发。

山海同心:协作架起“增收桥”
“这坛头茬玉米酒,得窖藏三年才香醇。”在高明村玉米酒厂,负责人杜军成掀开酒坛封口,浓郁酒香扑面而来。这座利用旧村委会闲置空间建成的酒厂,正是苏陕协作延链补链的缩影。
2023年,高崖镇人大代表在视察中提出“玉米酿酒”建议,立刻得到镇政府响应。通过苏陕协作资金支持,酒厂引入古法生产线,900公斤头茬玉米酒一经上市便热销。“江苏客户说我们的玉米酒有‘山的味道’。”杜军成说,为解决储存难题,2024年新建的90平方米发酵池已投入使用,年产能将提升至5吨,村集体将增收18万元。
2025年7月,总投资395万元的鲜食玉米加工基地进入收尾阶段。“建成后可实现清洗、速冻、包装全流程加工,年处理玉米5000吨。”镇联村干部介绍,项目将开发速冻玉米、玉米饮料等产品,预计带动300余户农户增收,提供30个就业岗位。
截至2025年10月中旬,高崖镇玉米产业年产值突破9000万元,较协作前增长近3倍,带动930名群众获得分红,苏陕协作不仅带来了资金和技术,更建起了两地情谊的桥梁。(来源:新沂市对口帮扶千阳县联络组 作者:袁野 齐志星)
责编:刘迪
编辑:刘佳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