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润童心,方能守护成长;奠基当下,才能赢得未来。9月24日,洛南县景村镇张村小学的操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第一课”,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中拉开帷幕。这不仅是新学期的法治启蒙,更是在国庆节前夕、《法治宣传教育法》即将施行之际,一场关于“如何守护下一代”的深刻社会对话。
从“仪式感”到“参与感”:普法课堂的深度转型。当217名师生与198名家长共同肃立,仰望国旗升起时,法治教育已超越了单纯的知识灌输,植入了家国情怀与规则意识的种子。这场由景村派出所、景村法庭、景村司法所、景村交警中队四部门联合打造的讲座,打破了以往单兵作战的普法模式,呈现出一幅“法治合力”守护童年的生动图景。
景村法庭庭长白正军不再拘泥于法律条文,而是将法律还原为“身边的故事”。他通过剖析真实案例,让抽象的权利保护变得可感可触,尤其在揭露电信诈骗陷阱时,引发了在场家长们的强烈共鸣。这标志着普法工作正从“你应该知道什么”向“你需要用什么”转变,实用性成为衡量普法成效的新标尺。
“法律年龄”:一把精准护航成长的钥匙。景村司法所所长王筱乐的讲述,聚焦于一个常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维度——法律年龄。从6岁到18岁,每一个年龄节点背后,都关联着法律赋予的权利与责任。这番讲解犹如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一份“成长法律地图”,让监护有章可循,让成长有法可依。这不仅是对法律知识的普及,更是对责任意识的早期唤醒,为青少年划清了行为边界,筑牢了预防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安全防线:从道路到网络的全域守护。景村交警中队队长杨玉良用乡土案例说话,将“一盔一带”的重要性植入人心;景村派出所教导员冀喜良则从校园“三防”到家庭网络风险的防范要点一一阐明。这种将宏观法治理念与微观安全细节紧密结合的方式,凸显了当代法治教育已从传统的“遵纪守法”宣传,扩展到对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等全方位权利的切实保障。
家校共治:构建法治教育的共同体。张村小学校长盛军平的总结,将活动推向高潮——“家校合作,共同筑牢安全防线”。这揭示出法治教育的新趋势:它不再是学校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家庭、社会、专业力量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当家长与教师同坐一堂,聆听同一堂法治课,意味着守护孩子的责任正在成为联结社会的最小单元,凝聚成最坚实的盾牌。
此次讲座,内容更具针对性,形式更具互动性,不仅为孩子们扣好了新学期的第一粒“法治扣子”,更预示着法治建设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深植于下一代的心中,伴随青少年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吴磊)
责编:曾祥秋
编辑:王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