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广袤天地里,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是我们永恒的使命。近日,一场精彩纷呈、干货满满的教研活动在第三小学高年级数学教研组如火如荼的开展,数学老师们齐聚一堂,围绕小组合作教学各抒己见、深入研讨,恰似一场思维的盛宴,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智慧。
理论为基,筑牢小组合作教学“承重墙”
教育理论宛如灯塔,照亮教学实践的前行方向。活动伊始,四年级教师赵静带来的《如何设计小组任务》如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析了小组任务设计的关键要点。她指出,小组任务既要有明确的目标导向,紧扣教学重难点,又要具备适度的开放性与挑战性,激发学生探索欲,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
四年级教师李静则聚焦《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小组分工》,分享了构建高效小组分工的秘诀。从依据学生性格、能力、学习风格等多元因素合理搭配小组成员,到明确“组长统筹、记录员详实记录、汇报员精彩展示、其他成员各司其职”的精细分工模式,确保小组合作运转如精密齿轮,协同高效。
四年级教师王琦的《小组合作中教师如何指导》恰似及时雨,点明教师在合作全程应精准把控介入时机,当学生思维受阻时巧妙启发,讨论偏离正轨时温和纠偏;运用多样指导策略,或提问引导、或提供资源、或组织跨组交流,成为小组合作幕后的“智慧推手”。
四年级教师蔡博深入解读《如何发挥小组长的作用》,阐述小组长作为小组“灵魂人物”,需具备组织协调、沟通激励等能力,教师要着重培养其领导力,通过授权赋能,让小组长带领小组乘风破浪,自主解决问题、推进学习进程。
四年级教师陈丹玲的《通过怎样的评价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为我们打开评价新思路,构建涵盖小组整体表现、个人贡献、合作过程态度的多元评价体系,巧用积分、表扬信、小组荣誉榜等激励手段,让学生在认可中燃起合作热情,持续投入学习“战场”。
设计先行,绘制小组合作教学“施工图”
六年级教师彭亚楠的《圆的面积》教学设计阐述,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徐徐展开。她立足学生认知起点,以趣味生活场景引入,如“圆形花坛铺草皮,需计算面积”激发兴趣;借助直观教具演示、小组动手剪拼圆形转化为近似长方形过程,深度渗透转化思想,引导学生自主推导面积公式,设计层层递进小组任务,助力知识内化。
六年级教师王亮的《圆环的面积》教学设计别出心裁,从欣赏生活中圆环造型建筑、饰品导入,点燃热情后,组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测量内外圆半径、分析圆环结构,自主总结面积计算方法,期间巧妙融入拓展延伸,鼓励小组创新解法、比拼思路,课堂充满活力与挑战。
微课示范,展示小组合作教学“闪光点”
六年级教师何卫贤带来的 10 分钟微课《求阴影部分面积》更是将教研推向高潮。微课虽短,却处处见真章,她精准聚焦题型难点,运用多媒体动画清晰展示图形分割、拼接、等量代换技巧,配合简洁精炼讲解,期间穿插提问互动,引导学生合作绘图、切割、拼接、测量、推理、计算、验证,环环相扣,适时评价,让复杂几何问题迎刃而解,为合作课堂教学提供了优质范例。
反思沉淀,校准小组合作教学“方向标”
五年级丑明、方方和杨明莉三位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案例,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教学反思,真诚且深刻。他们回顾小组合作教学实践情况,深入的剖析小组组建初期磨合问题、合作中期的“搭便车”现象以及小组合作后期教师指导不够精准等症结,分享调整小组结构、强化规则制定、细化教师观察点等改进方法举措,以反思促成长,为后续教学积累宝贵经验。
总结升华,领航小组合作教学“新征程”
活动尾声,副校长石磊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他充分肯定此次学科大教研取得的成效,强调小组合作教学要契合时代教育需求,鼓励老师们继续深挖理论、精研设计、强化反思,将小组合作打造成提升教学质量“利器”,携手迈向教育发展的卓越之路,让教研之花结出累累硕果。
这场学科大教研活动,是思想的汇聚、是经验的交融、是智慧的传承,我们将带着收获与思考,继续在教育的沃土里精耕细作,为学生成长撑起一片知识蓝天,共同携手探索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佳路径。(刘赟)
责编:杜鹏飞
编辑:李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