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教文旅

精雕脉络!汉中文化旅游业发展添动能

登上汉山之巅,观览日出东方、云海翻腾,俯视汉江东去,碧波如镜;游走文博场馆,与历史人物“面对面”,感悟文化灿烂、名人辈出;打卡网红街区,领略城市变迁、多元融汇,品味特色美食、暮色烟火……一年来,本市文旅新场景和新活动不断涌现,彰显出文旅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充沛活力。

今年以来,汉中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历史文化传承发展为主线,打造千亿级文旅产业集群为抓手,大力推动文化和旅游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繁荣发展,全面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金字招牌愈加闪亮,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城市形象、影响力、知名度显著提升。

IMG_256

▲ 今年国庆期间,市博物馆精心策划开展了“汉雅拓韵”非遗拓印技艺展示、汉服讲解、汉风·君子“六艺”打卡、文物寻宝记等11项文化活动,馆内热闹非凡。图为小朋友们积极体验君子“六艺”。 (市博物馆供图)

谋篇布局锚定“千亿级”

文旅融合展现新风貌

五月的汉中,繁花似锦,碧波微澜。

山东游客曾先生自驾游览汉中,途经龙头山、诸葛古镇、徐家坪铁路风情小镇等地,一路走来,移步换景,饱览汉中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行程结束之际,他发了一条朋友圈:“诗与远方,尽在汉中。”

这份满意的旅游体验背后,映射出我市文旅产业统筹规划、精心布局的生动实践。我市按照“顶层设计,引领未来”的理念,制定《汉中市打造千亿级文旅产业集群实施方案》,精心规划高端轨道游、低空生态游、房车露营游三大旅游环线,全力推进文旅农商交体养融合发展。

2.72万平方公里的天汉大地,历经漫长岁月的雕琢,孕育出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与特色文化,为我市发展全域旅游奠定了厚重基础。

这一年,16个重点文旅项目开工建设;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旅游名镇(村)3个,3A级景区3个;2家民宿跻身全国甲级、丙级民宿;11条线路入选全国、全省旅游精品线路;8个露营项目入选全省“十佳”自驾游目的地。

如今,本市文旅项目的发展活力愈加明显、发展脉络愈加清晰、发展动能愈加强劲,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绚丽画卷正快速铺展。

传承赓续历史文脉

文化遗产绽放新光彩

犹如一枚如影随形的城市标签,汉中伴随“汉”字从历史烟云中走来。奔流不息的汉江,孕育出悠长厚重的汉文化,刘邦在此起兵逐鹿中原,诸葛亮屯兵此地、北伐曹魏,张骞从这里开启凿空之旅……

文与旅相伴,旅因文而兴。一年来,我市文旅乘风破浪逐新高,交出了含金量十足的成绩单:举办陕西省首届“守艺人”传统手工技艺非遗大展等活动60余项;市博物馆3D裸眼四折幕数字体验项目暨青少年研学中心建成开放;7件藤编作品在国家非遗馆展出;镇巴民歌、汉调桄桄等特色非遗亮相“中美旅游高层对话”、央视2024戏曲春晚……

在深入实施文化遗产活化传承的同时,我市文物保护水平也在持续提升。

随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启动,我市“四普”相关工作按照中央、省安排部署,有条不紊地进行。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汉中普查队队员将测绘杆当“手杖”,从平地走到海拔千米以上的山野间,用脚步丈量每一处文物点。“文物普查涵盖对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普查、可移动文物的调查整理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整理,从而客观掌握文物资源的基本状况,为后续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供科学有力的依据。”普查队副队长陈伟介绍,目前汉台区、南郑区、留坝县等7个县(区)的实地普查工作已初步完成。

与此同时,“考古中国:宁强三泉县城遗址、汉台雷家墓地”考古发掘启动实施,落实文物全科人才公费定向培养名额10名、数量居全省第1;完成119个市级非遗项目影像记录工程,新创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省级非遗工坊9个,3名非遗传承人被评为国家乡村工匠名师。

文化兴盛硕果惠民

文化事业呈现新气象

8月27日至9月1日,中国戏剧家协会2024年举办的首届“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举办,汉调桄桄折子戏《杀裴》成功入选。“汉调桄桄是国家级非遗,也是汉中市的一张文旅名片,作为汉中地方剧种,能参加此次展演十分荣幸,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人了解汉调桄桄、了解汉中的历史文化。”演出现场,南郑区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主任赵红激动地说。

这只是我市抓好文艺创作生产的一个缩影。一年来,汉中文艺的百花园里,硕果盈枝、馥郁芬芳:汉调桄桄《何挺颖》获全省重点文化精品项目资助;《打焦赞》入选2024中国秦腔优秀剧目展演,话剧《复兴号》荣获第38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二等奖;《天汉传奇》入选全省最具吸引力旅游演艺项目。

在激励文艺精品涌现的同时,我市文化传承活动及标识也更加耀眼。“汉风年·老家过”春节系列文化活动频频出圈;开展汉中文旅IP巡演、汉服系列活动60余场次,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举办“五一”帆船展示、秦岭熊猫音乐季等品牌文旅活动120余项;开展文化惠民演出1400余场、濒危剧种演出200场;油菜花节被评为全国国内旅游宣传推广优秀案例,中央电视台80余次聚焦报道汉中文旅,创历年之最。

IMG_257

▲ 今年“国庆”期间,我市举行霓裳华服游天汉活动。300名身着汉服的游客及汉服爱好者在汉台区重点景区、街区进行巡游,让市民游客感受到了汉文化的独特魅力。 (市文旅局供图)

文艺创作成果丰硕,为百姓的文化生活添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推进,让文化春风温暖了天汉大地。一年来,我市紧贴百姓需求,建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13个;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镇)5个,3个村列入全国、全省“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3项活动入选首批“陕西省优秀群众文化品牌”。(供稿:汉中文旅局)

责编:曾祥秋

编辑:李欣阳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