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盛夏时节,大巴山腹地骄阳似火。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亓彦伟、陕西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兼党委校长办公室主任袁一芳等一行六人,奔赴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出席“青春向党·振兴有研”第八批到镇巴支教研究生欢送会暨教育帮扶交流座谈会。这场跨越山海的“青春接力”,为7名支教研究生的支教之旅画上圆满句号。会后,亓彦伟、袁一芳等领导深入镇巴县城关小学调研指导。
山海情深:一场教育帮扶的温情盛会
下午,在镇巴县教育体育局会议室召开“青春向党·振兴有研”第八批到镇巴支教研究生欢送会暨教育部学位中心、陕西师范大学赴镇巴教育帮扶交流座谈会。
“镇巴28万人民铭记这份深情!”镇巴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黄伟动情地说,他代表全县人民,向教育部学位中心和陕西师范大学的倾力帮扶致以崇高敬意。他特别称赞支教研究生:“7位年轻人如七颗明星,照亮山区教育天空。他们在音体美等薄弱学科补齐短板,用专业点燃孩子们的艺术热情,让沉寂的校园焕发新生机。” 2025年春季学期,陕西师范大学选派的第八批7名研究生志愿者,分赴班城小学、城关小学、通州实验学校和镇巴中学,累计授课2000余课时,惠及学生1500余人,有效缓解了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师资短缺难题。自2022年教育部建立对口联系机制以来,学位中心累计组织八批63名研究生支教镇巴,培训教师1000余人次;2024年,镇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省级评估,正向国家认定冲刺。“支教不仅缓解师资荒,更在山区孩子心中播下梦想种子!”
随后,城关小学校长代表受援学校发言表示,志愿者们支教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希望的火种!支教研究生仇国招在发言中哽咽道:“镇巴的孩子教会我,教育是心与心的碰撞。他们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是我青春最亮的勋章!”其他6名同学简短补充,分享从都市到山区的成长感悟,现场掌声雷动。
陕西师范大学袁一芳主任、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贾颍辉为四所学校的指导老师颁发荣誉证书;亓彦伟副主任代表教育部学位中心,为志愿者颁发“支教荣誉证书”。当沉甸甸的证书交到赵瑾等同学手中时,会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亓彦伟感慨:“这不仅是褒奖,更是青春奉献的见证!”
领导寄语:教育振兴乡村的使命担当
座谈会上,教育部学位中心和陕西师范大学领导的讲话,饱含对乡村教育的深邃思考。袁一芳主任以“三个致敬”总结支教意义:“一敬青春担当——你们从繁华都市奔赴偏远山区,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二敬教育情怀——你们用教案书写华章,为镇巴注入青春动力;三敬振兴使命——陕西师大将持续深化帮扶,让教育薪火代代相传!”他宣布,未来将拓展“数字赋能”培训,利用大数据技术破解乡村教师培训“最后一公里”难题。
亓彦伟副主任的讲话充满哲思与温度。他深情回溯八期支教历程:“63名研究生志愿者,如63颗火种,扎根镇巴沃土,播撒未来希望。你们用知识温润心灵,用视野拓宽梦想,生动诠释‘青春向党、振兴有研’的内涵。” 他勉励志愿者们将这份宝贵的基层经历化作人生财富,未来在更广阔的天地继续发光发热。“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亓彦伟承诺学位中心将以对口帮扶县的需求为动力,持续推动教育帮扶向纵深推进。
调研指导:课堂里的乡村振兴脉动
座谈会后,亓彦伟、袁一芳一行到城关小学调研。这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学校,是第八批支教研究生仇国招、乔慧的服务阵地。校长引导领导们走进教室、功能室,实地查看支教成果。
在音乐教室,支教老师乔慧展示了她带领学生排练舞蹈的场景,在体育活动场,仇国招展示了带领学生训练的场景。亓彦伟驻足良久,赞许道:“艺术教育唤醒乡村孩子的文化自信,体育则强健其体魄,这是乡村振兴的根脉!”袁一芳则关切询问数字资源应用情况,他高度肯定“将乡土资源融入教学,让课堂链接大地!”的模式,当场指示陕西师大团队协助开发“茶旅非遗”校本课程,推动教育帮扶从“输血”转向“造血”。
短短30分钟的调研,浓缩教育帮扶的丰硕成果。亓彦伟总结:“城关小学的变化证明,支教不仅是人力补充,更是理念革新。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人才培育,根基在教育!”
星火燎原:教育赋能振兴的未来之路
此次座谈会与调研,是教育部学位中心和陕西师范大学深化教育帮扶的缩影。自2022年对口帮扶启动以来,三方协作硕果累累。八批63名研究生接力奔赴,专业覆盖音体美等薄弱学科,其中2025年第八批7人全数获评“优秀志愿者”;学位中心组织镇巴教师赴南京师范大学研修,培训115名高中一线教师应对新高考,开展管理干部培训39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500余人;邀请牛津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开展线上讲座,惠及学生近万人次。
镇巴县教体局负责人表示:镇巴将紧扣乡村振兴主线,落实亓彦伟、袁一芳的指示,一是构建支教长效机制,以“兴趣启蒙—专业筑基—升学指导”为链条,推动研究生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赋能镇巴茶旅、非遗产业。二是拓展数字赋能路径,借力教育数字化战略,建设乡村教师培训云平台,为高中选课走班提供数据支撑。三是深化优质均衡实践,争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学位中心协助建立质量监测体系,助力小规模学校提质增效。
青春之火点燃振兴之光。亓彦伟、袁一芳一行与支教团、镇巴干部在教体局门前合影。镜头定格瞬间,青春笑脸与苍翠山峦交相辉映。正如支教研究生辛佳丽所言:“镇巴的孩子们教会我,教育是点亮心灯的事业。我们带走的是回忆,留下的是希望。”
教育星火,渐呈燎原之势。63名研究生的青春接力,让镇巴校园回荡歌声,让天坑研学路上竖起科学路标,让留守儿童找到家的温暖。这场“青春与乡土的奔赴”,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必扶智”理念的生动注脚。在教育部学位中心和陕西师范大学的持续助力下,镇巴教育必将绘就“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壮美画卷,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赵希高)
责编:曾祥秋
编辑:王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