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嘉陵江畔的宁强县巨亭镇,一场实战化防汛应急演练紧张展开。随着警报拉响,30余名训练有素的民兵队员迅速集结,仅用15分钟就将300余名群众安全转移至指定避险点。“通过常态化演练,我们的应急队伍已实现‘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目标。”巨亭镇武装部长吴军介绍道。
这一场景正是汉中市创新山区应急管理体系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汉中市立足秦巴山区特殊地形,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山区应急管理新路子。
三级架构全覆盖,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
在勉县周家山镇新挂牌的“安全生产和消防办公室”里,墙上的风险隐患分布图清晰标注着每一处危险点。该镇相关负责人感慨道:“过去像打游击,现在有了规范化阵地。”如今,这样的标准化办公室已在全市177个镇街落地生根。
近年来,汉中市创新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网格员”三级组织体系,镇街由党委书记挂帅,村(社区)设立应急服务站,配套五级包保责任制,40347名网格员如同“神经末梢”,覆盖每一个村落。2024年应对25轮强降雨时,这套体系成功转移群众20.14万人次,让应急管理真正贯通最后一公里。
土专家+高科技,织就“半小时救援圈”
去年7月留坝县山洪暴发时,在马道镇龚家院村,应急队第一时间将群众转移到安置点和安全场所,全村无一例人员伤亡。目前全市建成2400余支5.8万人的基层应急队伍,整合护林员、民兵等力量形成“半小时应急圈”。
在专业救援方面,汉中市打造“县域15分钟空中救援网”,建成1支无人机队伍和13个直升机起降点。市县两级43支专业救援队伍与群众队伍协同作战,救援效率提升30%。同时,创新推出“预案简明手册”和“村级一张纸”预案体系,让村民能快速掌握。
智慧赋能筑防线,一图一网守护全域安全
走进汉中市应急指挥中心,大屏幕上2126个地质灾害点、392座水库、112个易涝点的实时监测数据不断跳动。
“这套系统整合12个部门数据,响应时间缩短至3分钟。”据值班人员介绍,投入2300余万元建成的智慧应急系统,实现了“风险一张图、指挥一平台、调度一张网”。
在物资保障方面,留坝县无人机配送破解“孤岛村”物资投送难题;宁强县“企业代储+动态轮换”模式使帐篷等物资储备效能提升35%……全市2273个四级物资储备库形成立体保障网络,确保灾害来临时“拿得出、用得上”。
近五年,汉中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持续下降。这套融合责任压实、实战练兵、科技赋能的应急管理体系,不仅守护了群众的安全,更成为山区应急管理的“汉中样本”。(来源:汉中日报)
责编:谷可
编辑: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