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征程中,永寿县常宁镇纪委始终以“伞”为喻,将监督责任融入日常、落在实处,通过“把好方向撑开伞、收放自如用好伞、率先垂范撑直伞”的生动实践,为辖区发展筑牢纪律屏障,成为群众信赖的“保护伞”、基层治理的“防风墙”。
把好方向“撑开伞”,锚定监督“定盘星”。“镇纪委的‘伞’,始终朝着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方向开,让我们干事创业有准头、不跑偏。”常宁镇豆灰村一位驻村干部的感慨,道出了我镇纪委政治监督的精准性。围绕乡村振兴、民生保障、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我镇纪委坚持“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组织纪检干部深入田间地头、项目工地、便民服务窗口开展“靶向监督”。聚焦民生资金,对低保、医保、养老补贴发放情况开展“回头看”,推动解决发放不及时等问题2件;紧盯项目建设,全程监督村级道路硬化、排水渠修建等民生项目,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这把“方向伞”,让党的惠民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为辖区发展校准“航向”。
收放自如“用好伞”,当好治理“平衡器”。“严管不是‘冷冰冰’,厚爱也不是‘无底线’,镇纪委的‘伞’收放有度,既守纪律红线,又暖干事人心。”谈及镇纪委的监督方式,常宁镇草德村党支部书记孙春根深有体会。面对基层干部工作中的“容错”与“纠错”,我镇纪委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微腐败”“作风不实”问题,果断“亮剑”,今年以来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15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6人,以严的基调筑牢纪律防线;对干部在改革创新、推动工作中出现的轻微失误,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消除干部干事顾虑。同时,通过廉政谈话、警示教育会等形式,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这把“灵活伞”,既维护了纪律权威,又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率先垂范“撑直伞”,做好队伍“领头雁”。“监督者先受监督,执纪者先守纪律,镇纪委的‘伞’要撑得直,首先得自身过得硬。”常宁镇纪委书记在干部大会上的表态,彰显了纪检队伍自我革命的自觉。我镇纪委始终把自身建设摆在首位,以“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标准锻造纪检铁军。建立年度学习计划,组织纪检干部深入学习党章党规、纪检监察法规,提升业务能力;严格执行纪检监察干部“十不准”规定,定期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坚决防止“灯下黑”;纪检干部带头深入基层,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87件,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正是这把“挺直的伞”,让镇纪委的监督更有公信力、更有底气,成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排头兵”。
如今,常宁镇纪委这把“伞”,不仅为群众遮风挡雨、为发展保驾护航,更以坚定的担当、精准的举措、过硬的作风,书写着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新篇章,为辖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廉动力”。(供 稿|马小飞)
责编:谷可
编辑:刘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