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纸铺展,剪刀轻舞,当传统非遗遇上书香空间,便碰撞出别样的文化火花。10月19日,眉县图书馆“一纸剪书香,非遗润童心”体验活动在三楼未成年阅览室圆满举行,本次活动特邀非遗剪纸张老师进行授课,共十余组家庭参与。
活动伊始,图书馆老师将裁好的红纸、详尽的纹样模板整齐摆放,提前营造出温馨专注的氛围。张老师,用生动的故事拉开序幕——从汉代“镂空剪彩”的起源,到明清时期剪纸在窗花、喜字中的盛行,再到如今剪纸成为国家级非遗的传承现状,短短十分钟的讲解,让在场读者读懂了这门“指尖艺术”背后的千年文脉。张老师从“对折要齐,下剪要稳,先剪内部细节,再修外部轮廓。”哪怕是第一次接触剪纸的孩子,也能在耐心指导下找到节奏。为了呼应“书香”主题,老师还精心设计了与生肖、植物相关的创作模板:让童趣与文化交融,当剪刀在红纸上轻轻游走,“咔嚓咔嚓”的声响里,是专注力的悄然培养;当折叠的红纸被缓缓展开,惊喜的欢呼声中,是审美素养的自然生长——或许剪痕不够完美,或许纹样不够精致,但每一幅作品,都是孩子与非遗对话的独特印记,是属于他们的“第一份非遗答卷”。动手实践的环节,更是将“趣味”与“成长”巧妙融合。
“一纸剪书香·非遗润童心”,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实践。在这里,没有枯燥的理论,只有可触摸、可创作的文化体验;没有距离感的“非遗”,只有能握在手里、带回家的成就感。当孩子们把亲手剪好的作品捧在掌心,他们握住的不仅是一张红纸,更是一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而这份热爱,终将像一颗种子,在书香的滋养下,慢慢长成守护文化根脉的力量。(供稿:眉县文旅局)
责编:谷可
编辑:刘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