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镇坪县牛头店镇竹叶村的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村民们和驻村工作队忙碌着挖土豆、掰玉米,打包、销售。在斑竹沟的养殖场里,圈舍改造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这一幕幕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驻村工作队以“消费+产业+技术”组合拳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在牛头店镇南部,距镇政府4公里处,坐落着一个承载着737名村民期盼的传统村落——竹叶村。曾经,这里以玉米、马铃薯种植为主业,村民收入多依赖外出务工,集体经济薄弱,发展脚步略显沉重。如今,循着“千万工程”的实践路径,竹叶村锚定“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目标,在党建引领下深耕特色、优化环境、精细治理,让这个传统村落焕发蓬勃生机,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党建为魂,凝聚振兴“红色动能”
乡村要振兴,党建是核心。竹叶村始终把强化党组织建设作为首要任务,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将政治素质硬、带富能力强的“领头雁”充实到队伍中,定期开展党员教育培训,让党员成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主心骨”。构建“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让党的工作触角延伸至村落每个角落,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在此基础上,竹叶村创新推行“党建+”融合模式,让党旗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村治理一线高高飘扬。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引导党员在中药材种植中带头试种、在民宿经营中带头规范、在矛盾调解中带头冲锋,以“红色力量”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跟进”的生动局面。
产业为基,夯实富民“经济底盘”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竹叶村立足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的自然禀赋,找准特色发展方向,让“土疙瘩”变成“金元宝”。
在中药材种植领域,村“两委”以“龙头带动、党员引领”为抓手,联合金杨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村民提供从技术指导到产品销售的“全链条服务”,鼓励村民规模化种植玄参、黄连等中药材。如今,全村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突破1000亩,带动30余户村民年增收超1万元,中药材产业成为村民家门口的“致富引擎”。
依托山水风光与乡土风情,竹叶村又蹚出“农旅融合”新路子。按照“一村一品”思路,引导村民盘活闲置农房开办特色民宿,通过统一服务标准、提升管理水平,打造出一批兼具乡土味与舒适度的民宿品牌。目前,全村已有6家民宿、100余张床位,年接待游客1600余人次,旅游年收入达20万元,让“田园风光”真正转化为“经济收益”。
招商引资再添新动能。今年7月,驻村工作队成功引进“黑猪”养殖企业,计划投资150万元建设标准化养殖场,专注“安康猪”种猪繁育。未来,将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村民参与养殖,形成产业联动、三方共赢的发展格局,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新活力。
环境为韵,勾勒宜居“和美画卷”
“千万工程”的核心要义,在于让乡村既留得住乡愁,又看得见宜居。竹叶村以基础设施提升和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让村庄颜值与内涵同步提升。
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码。新建2处生活污水排放设施,铺设2.5公里排污管道,让污水“有处去”;修建2.8公里河堤、架设3座便民桥,解决村民出行难题,村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村民幸福感节节攀升。
人居环境整治常态长效。建立村庄保洁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和美庭院”创建,实现户用卫生厕所全覆盖;建成5处固定垃圾收集点,生活垃圾100%集中处理;3座公厕专人管护,设施完好率始终保持100%。在资源利用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一幅“水清、岸绿、村美、人和”的宜居画卷在竹叶村徐徐展开。
治理为要,守护乡村“和谐底色”
竹叶村以“党建引领、自治提效、法治护航”构建治理新格局。村“两委”班子务实担当,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筑牢治理核心;通过完善自治制度、落实“四议一审两公开”,让村民成为村级事务“主人翁”;同时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以高效治理守护乡村和谐稳定。
从曾经的传统农业村,到如今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示范村,竹叶村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用实干与创新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未来,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将继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绽放更多精彩。(刘桂苗)
责编:刘迪
编辑:汪欣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