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热点聚焦

陕西留坝:“三资”盘活唤醒秦岭“绿色财富”

初冬的秦岭深处,寒意渐浓,陕西留坝县的产业发展却热气腾腾。天麻采收、香菇酱加工……一幕幕产业新景,正源于一场以“三资”盘活为核心的“绿色变革”。曾经闲置的老建筑、废弃的牛圈、零散的山林资源,如今正成为留坝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生动注脚。

闲置资产“再生记”:老空间巧变产业新引擎

留坝县的绿色转型,始于对沉睡资源的精细盘活。“摸清生态家底后,我们将碎片化的生态资源整合形成‘资源包’,经过项目化包装推向市场,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运营管理方,推动生态资源向资产高水平转化。”留坝县两山公司负责人介绍道。从老建筑焕新到闲置空间激活,留坝县正以闲置资产盘活为起点,不断拓宽“两山”转化通道。紫柏街道小留坝村将村民腾退的闲置院落交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统筹,引入专业企业改造为精品民宿集群,武关驿镇用闲置河滩打造“中国栈道渔村”,玉皇庙镇将闲置校舍改造为乡村民宿……通过“一产一策”的定制化改造方案,让老供销社、旧厂房、废弃校舍等“沉睡资产”,转化为承接生态产业的“黄金载体”。

山林资源“增值记”:绿家底锻造产业链

依托92.03%的森林覆盖率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资源禀赋,留坝县着力将“生态绿”转“产业金”,构建起从种植到加工的完整生态产业链。“以前山里的药材只能低价卖原料,现在通过深加工变成袋泡茶、黄精咖啡等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江口镇林下中药材基地负责人感慨道。

如今,这样的生态产业集群效应在全县持续显现。留坝县聚焦西洋参、天麻、黄精等道地药材,打造林下种植示范带,依托秦岭山珍物流园区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全县已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24个,面积达1.2万亩,新开发30余款药食同源产品,“留字号”生态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与此同时,林麝养殖、中蜂培育等产业同步推进,让山林资源实现 “立体增值”。

集体资金“撬动记”:小投入激活大发展

以集体资金为纽带,留坝县精准对接生态资源与市场需求,持续放大“两山”转化效能。探索建立政府搭台、企业运作、合作社参与、银行融资、运营保底、产权鉴证、农担担保、保险助力的“八位一体”投融资模式,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为集体资金高效运作搭建起完整支撑体系。

在此机制保障下,留坝县以集体资金为“杠杆”,聚焦中药材种植、生态养殖、乡村旅游等县域特色生态产业,推动资金向高潜力、高收益项目倾斜,实现集体资金与生态资源的高效耦合,为“两山”转化注入持续动能。

生态红利全域共享:好生态带来好日子

随着“三资”盘活深化,生态红利惠及全县。江口镇何大姐细数收入变化:“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务工有薪金,年底还有分红,去年我家增收4.2万元。最重要的是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还能照顾老人孩子。”

生态产业为大量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种植基地务工、民宿经营等岗位带来了稳定收入;土地流转让农户坐享租金,村集体盈利后的分红更让群众切身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留坝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48元,增长6.7%。与此同时,全县空气优良天数、出境水质稳定保持优良,“生态美”与“百姓富”实现同频共振,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生动的“留坝样本”。(供稿:留坝县发展和改革局)

责编:李凯琴

编辑:汪欣阳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