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热点聚焦

城固县教育体育局:推行“妈妈厨房”谱写育人新篇

在城固教育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县教育体育局始终执阳光为种、未来为秧,把“吃得好”写进“立德树人”的宏阔长卷。近日,一幅饱含温暖与关爱的画卷正在城固县各中小学校园徐徐展开——那便是以“妈妈的味道”为核心、“家的温暖”为底色的“妈妈厨房”创新实践。城固县“妈妈厨房”目前共招聘了136名家长参与到全县95所公办中小学的帮厨工作中,服务20180名学生,覆盖率38%,帮厨比例均达56%,其中陕飞一小高达75%。家长和学生都认为饭菜质量、口味较之前有大幅提升。数字的背后,不仅是一次后勤服务的升级,更是一场从舌尖到心尖的育人变革,让教育的温度在袅袅炊烟中升腾,在寻常餐盘里流转。

小厨房里的大文章,寻常烟火中的非凡匠心

“妈妈厨房”的推行,为全县教育事业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其亮点纷呈,特色显著,宛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校园餐饮生活的美好图景。

以“妈妈严选”守底线,为食品安全注入安心温度。安全是“妈妈厨房”不可动摇的基石,没有谁比家长更在乎孩子们的健康!当“炊事员妈妈”围上围裙,每一道工序都比标准更严格,每一份用心都比规范更绵长。每一位“炊事员妈妈”都将“为自家孩子做饭”的责任感与严谨性带入工作。在食材验收上,她们有着“火眼金睛”,在全程监控下实施双人双签双核验,从没有任何抱怨;在清洗环节有着“洁癖般”的细致,始终坚持“三泡三洗三清”、坚持把最干净最安全的食材送进操作间;对烹饪的过程更是遵循最严格的标准,全流程监管,全时段参与。厨师妈妈自己说:“自己做的饭,娃娃吃着才是最放心的。”这种源自母性本能的“严选”与“挑剔”,构筑起一道比规章制度更具能动性的安全防线,让“舌尖上的安全”托底每一餐,让家长百分百信任,让孩子百分百安心。

以“妈妈味道”为钥,解锁滋味里的温暖记忆。我们精心招聘的“炊事员妈妈”们,不仅具备健康的体魄和精湛的厨艺,更怀揣着一颗关爱孩子、懂得生活的慈母之心。她们掌勺的厨房,飘出的不仅是饭菜香,更是记忆中那份独一无二的“家”的气息。孩子们告别了工业化标准餐食的冰冷,品尝到的是带着手心温度、口味家常、营养均衡的可口饭菜。学校的孩子现在最常说的就是:“学校的饭菜有妈妈的味道!”一碗精心熬制的汤羹,一道拿手的家常小炒,熟悉的香气在舌尖绽开,校园的晨光顿时有了家的温度。

以“爱心配方”为基,定制专属营养。“妈妈厨房”跳脱“吃饱”层面,直接晋级为精准营养补给站。我们引导“妈妈”们学习儿童青少年营养配比知识,结合本地时令食材,用心设计每周食谱。她们像关心自家孩子一样,用“原公杂烩、家常焖肉”这些妈妈菜谱沁润孩子的心田,哪个孩子挑食?哪个阶段需要补充哪些营养?都在她们细心观察与巧妙搭配之中。这份融入母爱的“爱心配方”,让孩子们吃得开心,长得健康,学得更有劲头。

以“情感驿站”为桥,传递关怀之暖,点亮校园温情。“炊事员妈妈”们,不仅是食物的烹制者,更是校园温情的传递者。她们温和的笑容、关切的问候,成为了校园里一道动人的风景线。在打饭的窗口,有“穿厚点嘛!这么瘦,给你多打点!”这样的嘘寒问暖;在餐后的闲暇,有“吃饱了没,不够了来添哦!”这些贴心叮嘱,让孩子们感受到超越课堂的关怀。对留守儿童与特殊家庭的孩子而言,“厨房妈妈”递来的那勺热汤、那句叮咛,是缺席亲情最柔软的补丁,悄悄缝合缺口,让心理成长重回正轨,人格枝叶由此舒展。

以“暖心桥梁”为媒,传递共育之暖,凝聚家校合力。“妈妈厨房”巧妙地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联结起来。由学校聘请学生家长担任炊事员,颁发聘书,从源头上增强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信任与支持。她们成为学校与家庭之间最自然、最紧密的纽带,及时反馈信息,促进沟通。同时,学校也借此机会开展“厨艺课堂”、“感恩教育”等活动,邀请“妈妈”们分享心得,让孩子们体会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学会感恩与珍惜,实现了劳动教育与品德教育的无缝衔接。

以“就近渠道”为径,传递赋能之暖,助力女性就业增收。该项目为城固县域内,特别是学校周边有一定厨艺基础、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女性(尤其是部分留守儿童的母亲),提供了灵活、就近的就业岗位。这不仅让她们在创造价值中获得经济收入,更让她们在服务孩子们的过程中实现了社会价值,提升了幸福感和归属感,促进了家庭与社区的和谐稳定。

精心构筑保障网,护航暖心工程行稳致远

为确保“妈妈厨房”这一暖心工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城固县教育体育局结合各校实际,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充满人文关怀的推行机制。

严格准入,优中选优机制。制定明确的“炊事员妈妈”招聘标准,涵盖健康状况、性格品行、基本厨艺、沟通能力及对孩子的喜爱程度。通过社区推荐、学校考察、技能展示、综合面试等环节,选拔出最合适的人选,确保队伍的高起点、高素质。

系统培训,持续提升机制。入职前,联合市场监管、卫健部门,进行严格的食品安全、卫生操作规范培训并考核。入职后,定期组织营养学知识、儿童心理沟通技巧、地方特色菜品研发等进阶培训,不断提升“妈妈”们的综合服务能力,让爱与专业同行。

规范管理,透明运作机制。建立健全“妈妈厨房”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流程与标准。实行“明厨亮灶”,公开食谱、来源、操作过程,接受家长、师生监督。建立由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组成的膳食委员会,参与菜单审定、质量监督与意见反馈,确保运营的阳光透明。

暖心激励,情感留人机制。除了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完备的劳动保障外,更注重情感激励与人文关怀。定期评选“最美厨娘”“爱心妈妈”,予以表彰宣传。组织团建活动,增强团队归属感。关心“妈妈”们的实际困难,让她们能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将校园视为另一个家。

宣传引导,营造氛围机制。通过校园广播站、宣传栏、微信公众号、家长会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妈妈厨房”的理念、亮点与成效。分享温暖故事,展示美食图片,邀请家长体验,营造“家校社”共同关注、支持、参与的良好舆论氛围,让这项工程的温暖效应持续放大。

“妈妈厨房”,炊烟虽小,却关乎成长,关乎民生,关乎未来。它用最质朴的方式,在最日常的环节,践行着“以生为本”的教育初心。下一步,城固县将继续深耕细作,不断完善,让“妈妈厨房”的温暖之光,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盈着爱的芬芳,为城固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增添一抹最温情、最动人的色彩。(李伟)

责编:李凯琴

编辑:刘佳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