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眉县教体局始终把规范和加强校园食品安全作为政治任务、民心工程紧抓不放,各级各类学校将校园食品安全作为“一把手”工程,全面落实主体责任,严防严控严管各类风险隐患,努力打造家长放心、学生满意的“校园餐”。
规范食材入口关,提升师生安全感。眉县依托“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从企业食材分拣、配送到学校查验、储存、加工等环节实行全程视频监督,为全县61所学校、幼儿园食材查验现场、3家食材配送企业食材分拣现场和配送车辆安装96个视频摄像头,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管理员和操作人员3人同时在视频监控下进行查验、签收食材,确保配送到学校的食材安全、足量。同时,县教体坚持每周五集中核查食材配送企业一周内所有食材配送单据机制,每周随机抽查学校查验食材现场,每月联合县市场监管局检查一次食材配送企业,从源头上保证了食材的安全。通过“线上+线下”一系列的监管,有效保障了“校园餐”食材安全,为师生提供安全、健康、营养的“校园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规范膳食经费管理,提升资金安全。为规范“校园餐”膳食经费管理,眉县教体局积极协调县财政、银行等相关部门单位,为60所学校、幼儿园申请开设了学校食堂专户,并及时投入使用,师生伙食费直接缴存至食堂专户,夯实“校园餐”膳食经费纳入学校财务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独立、完善的账目体系,严格学校财务人员核算,规范审核支出是否合规合理、票据是否合规有效、账目核算是否准确等,从根本上杜绝了膳食经费被挪用、挤占的风险,保证了“校园餐”膳食经费安全,让每一分膳食经费都实实在在地用在“校园餐”上,为学生提供安全、营养、美味的“校园餐”,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
规范“三级监督”,提升管理效能。县级层面部门联合督导机制。由县教体局牵头,联合市场监管局组建专项督导组,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每月开展联合检查,重点核查学校食堂资质证照、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原料采购索证索票、食品加工操作规范、餐具消毒保洁等关键环节。建立问题台账和整改销号制度,对发现的问题现场下达整改通知书,跟踪复查直至整改到位。同时,每季度组织召开校园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分析研判共性问题,完善长效管理机制。镇(街)层面实施网格化协同监管。各镇(街)教育组与属地市场监管所建立“1+1”结对机制,将辖区学校划分为若干监管网格,明确责任人员和监管频次。开展“周巡查、月通报”行动,重点检查学校食堂环境卫生、食品留样制度执行、餐厨废弃物处置等情况。建立“吹哨报到”响应机制,对巡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或突发问题,立即启动部门联动处置程序。每学期组织辖区学校食堂负责人开展交叉互查和观摩学习,促进管理经验交流共享。社会层面推行多元化共治监督。创新实施“阳光陪餐”制度,组建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代表、社区工作者等构成的校园食品安全监督员队伍。实行“每周轮值制”,监督员随机选择就餐日深入学校食堂,全程参与食材验收、加工制作、分餐就餐等环节,填写《陪餐监督记录表》并实时反馈。设立校园食品安全监督公示栏,公开陪餐安排、监督电话和整改情况。每学期开展“食堂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代表参观后厨、参与食谱制定,构建家校社协同监督网络。通过构建“行政监管+专业督导+社会监督”的三维监督体系,实现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从单一行政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变,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从结果管理向过程管控转变,切实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保障师生“舌尖上的安全”。(肖红涛)
责编:曾祥秋
编辑:刘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