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在内蒙、学在山东,刚到陕西省留坝县武关驿镇河口村任职满一个月的选调生,我的基层工作从“认门、认人、认事”的大走访开始,也从过“方言关”起步。三十天里,我跟着村干部走遍全村5个村民小组,跟着镇干部到上南河村、松树坝村、南河街村学习,在磕磕绊绊的交流中熟悉村情,在点滴实践中积累经验。
过好方言关,拉近心距离
语言是沟通的第一步。刚进村时,最头疼的是听不懂方言。村民们说着带秦巴山区口音的地方方言,我只能边听边看表情猜意思,入户时张不开口,说普通话又怕村民听不懂,全靠村主任和包村干部当“翻译官”,我则在一旁拍照、手写记录。后来我慢慢摸索这里方言的变调规律,多听多问多琢磨,现在认真听时80%的方言都能听懂,偶尔还能模仿说几句“此地话”。随着走访次数增多,村民们的脸变得亲切熟悉,我能自然地打招呼唠家常,不少农户家里去过不止一次,进门时总会被热情地拉着坐下,饭点去走访还能收到村民自己烙的玉米饼。
田间地头学调解,政策宣讲练本领
河口村靠着乡村旅游、高端民宿和中药材、食用菌种植发展得不错,但矛盾纠纷也时有发生。刚进村就遇到三组一家人的林地界限纠纷,这片林地就在村委会前边。我跟着村支书多方听取诉求,多次联系测绘公司出具证明材料,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原则耐心劝说,最终在镇村两级合力下化解了矛盾。这让我明白,为民办实事要从一字一句的倾听开始。村里有两户因工资起争执,我配合派出所民警和村支书共同入户调解,尽量让双方都满意。刚进入工作那段时间,很多政策我还不懂,只能边学边讲解答村民疑问,去上南河村记下养猪户养鸡户防疫顾虑,在松树坝村倾听养蜂人销路难题。
民生小事记心上,边学边做解难题
“蜂蜜卖不出去”“天麻没地方烘干”“食用菌菌筒出菇量少”是走访中常听到的诉求。河口村的中药材、食用菌品质好但销路不宽,我采访了村里的中药材种植大户专家周玉轩,他提议可以借鉴县机关和陕核集团联合举办助农直播的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河口村刚好有这样的场地和条件,后续可以将发展助农直播提上议程,帮村民卖蜂蜜和中药材。填报滞销报表时,村民问“一斤能卖多少钱”,这时我不光统计数字,更需耐心解释统计意义,回应他们的关切。帮养鱼户办大鲵养殖证时,我细致讲解政策背后办证对规范养殖、拓宽销路的好处。完善景家坝食用菌大棚土地续租合同时,我提前备好村民信息台账和合同文本,入户后清晰说明来意,顺利完成签约。院坝会上,医保缴纳是村民们热议的话题,当听到村里针对医保费用上涨推出的好办法——村民只需缴纳固定的350元,剩下的部分由村集体经济补上时,我深感认可。这种做法真正缓解了村民看病难、报销难的问题。
走访宣传两不误,节会筹备长本领
走访途中,我们也常和村民念叨安全事儿。看到河边钓鱼的村民就提醒汛期危险,遇到带孩子的家长就讲防溺水知识,碰到老人就教怎么防电信诈骗,提醒大家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村里山林覆盖率高,我跟着包村干部宣传保护知识,大家共同守护着朱鹮、红腹锦鸡的家园。村里筹备首届啤酒音乐节时,我承担起互动游戏的筹备工作。从构思与主题相符且适合村民和游客的游戏,到采购道具、制定规则、联系工作人员,每一步都得细致考量。起初对流程一头雾水,我就向有活动经验的领导同事请教,反复核对物资清单和人员分工。音乐节当天,看着村民和游客在互动游戏中欢笑竞技,在星空下举杯欢庆,我真切体会到“凡事预则立”的道理,也从活动统筹中学会了通盘考虑、细节把控的本领。
一个月的基层经历让我深知,村里的事千头万绪,群众需求具体实在。作为刚到村的选调生,我还有很多要学,个人力量有限,更多是跟着村干部、老党员一起干。接下来我会继续多听多学多做,把走访情况记准记实,把村民需求一件件落实好,和大家一起建设更好的河口村。(杨亚楠)
责编:曾祥秋
编辑:刘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