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兴平市人社局不断探索“法治人社”之路,始终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管理,以“四个聚焦”为着力点,加快推进人社工作法治化进程,聚力解决人社事业发展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依法行政的成果惠及民生。
聚焦依法行政做“加法”
加强依法行政组织领导。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成立了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示范带动,全系统上下自觉践行、狠抓落实,把法治建设渗透到人社工作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完善法律顾问制度,强化法治建设工作保障。持续聘请法律顾问,使领导决策有法可依,在法定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保障行政決策的合法性。充分发挥了法律顾问在推进“法治人社”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坚持学法用法。强化法律法规学习运用,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进度表”和“问题+建议+解决方案”工作机制,制定人社事项办理“流程图”,划定干部工作履职“责任田”,理清干部工作“制度册”,努力使人社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聚焦权力实施做“减法”
优化组合参保系统,启用社会保险一体化信息系统,实现工伤、失业保险“一窗通办、一网通管”。企业办理参保登记时,无需再分险种提交多套材料,仅凭一套资料即可在同一窗口同步完成两个险种的开户手续;同时,依托线上服务平台,企业足不出户便能完成参保登记、信息变更等日常业务,大幅提升办事效率。
落实惠企政策,释放政策红利。持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工伤、失业保险费率政策,有效减轻企业用工成本,减轻企业经济负担,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全面推行稳岗返还“免申即享”模式,通过数据比对自动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主动兑现补贴资金,提高办事效率,助力企业稳定就业岗位,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聚焦部门协同做“乘法”
健全行政司法联动机制。建立公安、检察、法院联动机制,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建立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克服有案不移、有案难移现象,严厉打击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违法行为,以“联防联动”为抓手,全力构建法治“同心圆”,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以“新媒体+”模式为抓手,激活法治“新动能”,积极推行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在立案、现场调查取证、执法过程中都有严格的纸质文书材料跟踪记录留档,整个执法过程阳光透明。执法人员在日常巡查、处理投诉案件时,全部佩戴执法记录仪,全程记录办案过程。推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实现了执法过程“有据可考,有证可查 ”,进一步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了劳动保障执法人员依法履职。
聚焦矛盾化解做“除法”
健全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上半年,劳动保障监察共检查用人单位61家,下发监察询问书30份,下发责令改正决定书6份;受理劳动监察案件72件,结案72件;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3起,处理结案33起;办理全国欠薪线索平台转办线索506起;办理咸阳12345政务服务热线转办案件433起;办理人民网、市长信箱、问政互动等转办案件12件;办理信访转办案件7件。处理了1起陕西省人社厅转办的国企项目拖欠工资案件。
积极开展劳动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共计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有效提高了企业以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认知度,增强了企业依法履行工资支付的法律责任和农民工依法维权意识。(供稿:兴平市人社局 南静)
责编:谷可
编辑:刘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