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意识不清4小时!”
11月13日14时51分,40岁的张女士被120急救车紧急送至宝鸡市人民医院。一场与死神的较量,就此拉开序幕。

黄金四分钟,跑赢“猝死”
患者入院后,于20时56分突发室颤,心电监护显示心率飙升至203次/分,血压测不出,面色青紫、四肢湿冷。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二科、麻醉科团队迅速到位——吸氧、心电监护、持续心肺复苏、200J非同步电除颤……抢救流程一气呵成。21时02分,患者恢复窦性心律,自主呼吸也随之恢复。短短6分钟,救治团队成功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
多学科集结,携手阻击死神
真正的考验刚刚开始。昏迷、反复抽搐、恶性心律失常、休克、多重电解质紊乱……“立即启动MDT(多学科协作)!”医务部组织下,心内科、神经内科、ICU、内分泌科、感染性疾病肝病科、药剂科、影像科、麻醉科等相关专家迅速集结,患者转至重症医学科,各科室展开联合救治。
心内科团队精准调控抗心律失常药物,持续泵入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稳定;ICU团队实施24小时床旁监护,精细补液,逐步纠正低钾、低钠、低钙、低镁等电解质紊乱;神经内科团队完善颅脑MRI+DWI检查,排除急性脑梗死;医学影像科全程“一键式”绿色通道,高效完成CT+MRI检查,为明确病因争取宝贵时间;临床药师实时审核医嘱,确保用药安全与合理。每一次警报响起,都是一场多学科团队紧密协作与果断应对的保卫战。
日夜奋战36小时后,患者神志转清,顺利拔除气管插管,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患者醒了!”那一刻,所有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连日奋战的疲惫化作欣慰的笑容。
从“猝死”到“新生”,我们全力以赴
“心跳骤停患者的院外生存率不足1%。此次这位患者能够重获新生,是‘黄金四分钟’高效抢救与‘多学科协作’无缝衔接共同创造的奇迹。”主管医生感慨道。
11月15日,患者已可自主进食,并在家人搀扶下下床活动。她哽咽道:“谢谢医生护士,是你们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现患者转入心血管内二科进行后续治疗。
敬畏每一个生命,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多学科精诚协作,守护每一次心跳。这正是宝鸡市人民医院交出的最温暖的答卷。(供稿:宝鸡市人民医院)
责编:赵鹏
编辑:王晴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