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山阳县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网及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污水治理能力和水平,真正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科学选择治理模式。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施策,合理采用纳管、集中、分散、资源化利用和有效管控等治理模式。位于城镇及其周边的村庄,优先考虑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距离城镇较远但人口相对集中的移民搬迁安置点,通过新建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分散区域的农村生活污水通过卫生厕所改造后,就近还林还田进行资源化利用,对于常住人口少,居住分散的村庄,实施生活污水有效管控。截至目前,已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社累计129个,污水治理率达55.36%。
持续推进项目建设。通过申报项目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率和处理率。全县已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1座,镇级污水处理厂7座,村级污水处理站27个,景区污水处理厂1座,累计改厕83775座。2024年实施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涉及全县8镇10村,受益人口2034户9031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确保了村庄清流随处可见的景象。
不断优化运营管理。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维护管理,抓好已建设施的运维管理,提升在线水质监测和数字化管理水平,强化污水处理各环节管控。同时,切实加强监管,监督指导运维单位提高运维质量,常态化组织开展排查整治,推动问题早发现、早解决,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持续稳定运行,生活污水应收尽收、应处尽处、达标排放,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张娟)
责编:谷可
编辑:李欣阳